】 【打 印】 
聯合報:國民黨展現改頭換面企圖
http://www.CRNTT.com   2011-11-17 10:11:35


  中評社台北11月17日電/比民進黨足足晚了四個半月,國民黨昨天提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連蔡英文都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年輕清新的弱勢團體代表、一向敢言的知識分子均名列前茅,不再將不分區當成政治酬庸,一舉翻新了國民黨的刻板和老舊形象,展現了它改頭換面的企圖。

  聯合報社論指出,這次“立委”選舉雖因合併“總統”大選而降低了能見度,但在選情膠著之際,國民黨端出這份名單,應對低迷的選情有提振作用。以藍營民代一向擁兵自重的作風,要勸說他們把不分區席次讓位給素無政黨淵源的專業人士,黨中央必然經過一番溝通勸服。無論如何,比起民進黨不分區名單充滿爭議和派系分贓色彩,國民黨這份名單在道德宣示、政策指向和憧憬勾勒上,都不僅更勝一籌而已。

  從楊志良自爆名列第二十拉開序幕,國民黨這場不分區提名即令人懷有不同往昔的期待。楊志良無意出任“立委”,但他自稱不樂見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被輪替掉,因此選擇待在安全名單外,披掛上陣;以楊志良歐吉桑式的作風,不僅提升了國民黨欠缺的親切感,也大大增加了話題性。其後,趙麗雲為“農舍”爭議含淚宣布退出,“大局為重”的作風,對比蘇嘉全的狡賴到底和柯建銘的唾面自乾,都留給外界深刻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不分區名單廣納各路新面孔,拉出了一個令人可以期待的光譜,而不只是用這些新面孔來作政治點綴。在前十幾名中,具專業代表性的新人比重不少,遍及社運、弱勢、財經、勞工等領域,這在藍綠皆是前所未見的陣式。尤其,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財經學者曾巨威、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執行長楊玉欣,均非票房廣大的團體代表,卻分列最前的二、三、四名。正因為拋開選票著眼,這些安排更有可能打動一般社會大眾,尤其是中間選民。

  反觀民進黨,不僅未見其對外廣泛延攬,連列名不分區的社會人士都出自和該黨關係密切的團體,也因此才會有涉及羅文嘉走路工事件的“勞工代表”鄭素華入圍復又退出的爭議演出。這少數人或有專業之名,卻無法視之為獨立、客觀、公正的人士。尤其,民進黨不分區提名不僅引起“派系分贓”之譏,王幸男還演出挑籮諷刺名列第二的柯建銘惡名昭彰的戲碼;試想,若連黨內都視之為“膿瘡”,對外更如何使民眾信服?對照之下,國民黨初選落敗的蔣孝嚴、朱鳳芝等人均知所進退,表現了有為有守的氣度。

  比對藍綠兩份不分區名單,其實更能看出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差異和底蘊。民進黨的名單是蔡英文一手主導,表面上看雖體現了中生代接班形式,但權力分贓、現實妥協意味明顯,而“蔡英文班底”的布局更是躍然紙上;蔡英文的政治魅力,有很大部份是來自選民對她的陌生與想像,但從她的不分區構圖,卻可看出她其實只是政治現實的囚徒,看不出理想色彩。蔡英文以她自詡的“最佳名單”與藍軍的這張名單相較,能不汗顏?相對而言,馬英九常被對手譏為生硬、保守,但他借力使力,回應了社會的期待,這份名單跌破了眾人的眼鏡。

  國民黨這份名單很難說是完美,事實上,不熟悉立法事務的新人太多,也可能有新手上路、眼高手低的問題。然而,相對於其過去的提名思維,乃至相對於民進黨的名單,它都表現了可喜的開創性與開放性。這可謂是不分區制實施以來,不論藍綠,最能擺脫現實挾持及較具理想色彩的一份名單,對“國家”整體未來的政治境界及政治風氣,應當皆有重大啟示。

  拉高格局來看,這樣的名單其實不僅有利藍營形象,對於未來新“國會”要提升立法品質、議事效率,乃至消弭藍綠對峙,應當皆有助益。至少,民眾對下屆“國會”能有多一層期待。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