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國民黨不分區名單 對橘黃褐均構成壓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8 16:05:55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國民黨在“總統”、“立委”選戰進入正式法定程序--“中選會”受理候選人登記申請手續之前,打了一張好牌,那就是公佈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從各方面的反應看,這份名單確是具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魅力,是有史以來各政黨最接近設置不分區“立委”的原旨的名單。但這份名單的公佈,能否起到拉抬馬英九及國民黨的選情的作用,仍有待實踐來檢驗。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排序第二的柯建銘昨日聲稱,這是馬英九選情告急不得不這樣做,也希望這些專業人才到“立法院”發揮專長,不要成為國民黨的裝飾品。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曾一度被陳水扁規劃參選“立法院長”,對政情和選情十分熟悉的柯建銘的這番話,可以說是說對了一半。“對”的一半是,國民黨提出的這份不分區名單,當然是有配合選情的考量,就是要以形象清新的人選來提振選情。不過,這份名單已經秘密操作了很久,而在公佈時正好遇上馬英九與蔡英文的民調差距極為接近,因而也就更為強化了“提振選情”的形象。至於“不對”的另一半,則是貫徹馬英九的改革理念,即使是對選情不利,也要堅持下去。實際上,馬英九自兼任黨主席後,是下了決心要對國民黨這架百年老機器,尤其是曾被李登輝添加了許多“違建零件”的老舊笨重機器,進行徹底改造的。包括破解地方勢力等。但奈何積重難返,及觸及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禁臠,而遭遇了極大的阻力,包括在幾次補選中,部分泛藍選民拒絕出來投票。但馬英九仍不氣餒,繼續堅持改革,並試圖從不分區“立委”提名上切入。由此,這份提名名單,也不完全是因為其選情告急而推出的挽救選情策略。這就更證明瞭馬英九的改革是有必要的,是符合總體利益的,也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

  國民黨的這份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已將民進黨四個多月前公佈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比下去,並也對親民黨以至是其他有意爭取政黨票的政黨的提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作業,構成了重大壓力。

  根據改制後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政黨要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之一:一、於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其所推薦候選人得票數之和,達該次選舉有效票總和百分之二以上。二個以上政黨共同推薦一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者,各該政黨推薦候選人之得票數,以推薦政黨數除其推薦候選人得票數計算之。二、於最近三次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選舉得票率,曾達百分之二以上。三、現有“立委”五人以上,並於申請候選人登記時,備具名冊及“立委”出具之切結書。四、該次區域及原住民“立委”選舉推薦候選人達十人以上,且經“中選會”審查合格。因此,親民黨、台聯黨及新黨等,如要提名不分區“立委”,必須在本月二十一至二十五日,向“中選會”提名十位或以上的區域及原住民“立委”候選人。

  其中,親民黨已於八月宣佈了第一波區域“立委”參選人的十人名單,後來又陸續公佈了幾名區域“立委”參選人,估計在這幾天內還將物色到一些人選,因而估計親民黨完全有資格向“中選會”提交不分區“立委”參選人名單。而台聯黨、新黨為了爭取到政黨票,估計也將會分別提名十名以上的區域及原住民“立委”候選人。不管是否有勝算機會,目的是為了拿到爭取政黨票的機會。

  實際上,參加“立委”選舉中的第二張選票——政黨票亦即不分區“立委”選舉,對這些小黨來說,可能比參加區域“立委”選舉還要重要。這是因為,政黨票得票率是可以領取政黨選舉補助金的唯一要件。參選政黨只要其政黨票的得票率能跨過百分之五“門檻”,就不但可獲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基本上是平均每五個百分點就可獲分配兩個議席),而且還可領取政黨選舉補助金,每年每票五十元。即使是剛過“門檻”,每年也可領取三千萬元左右,足可應付這些政黨的日常經費支出。

  文章續道,就以親民黨為例,其在去年的政黨運作經費支出為二千零二十二萬元,倘其能在政黨票部分跨過百分之五“門檻”,以選民總數一千七百多萬人、七成五投票率計算,百分之五就是六十五萬票,每年就可領取三千二百萬元的政黨選舉補助金,完全可以充銷二千零二十萬元的黨務運作費用。而規模相對較小的台聯黨、新黨,又何嘗不是如此?但要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個大黨的夾殺之下,獲得六十五萬張政黨票,又談何容易?!就以二零零八年的“立委”選舉為例,台聯黨僅可獲得三十四萬張政黨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三點五),而新黨也只獲得三十八萬張政黨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三點九五)。而新黨還是在親民黨沒有推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情況下獲得這個成績的,亦即是新黨吸納了部分原本應是屬於親民黨的政黨票。如今親民黨也要提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新黨的政黨票前景,可能將會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但新黨仍顧全大局。為了既能符合提名不分區“立委”的資格,而必須提名十名以上的區域“立委”參選人,又要避免與國民黨的候選人硬碰,形成兩敗俱傷,讓民進黨候選人漁翁得利的敗局,就只是在傳統上新黨支持者多於國民黨支持者的選區出選,如金門、連江縣等選區。另外,由於新黨有自知之明,沒有推出“總統”候選人,並在“總統”選舉全力支持馬英九。因此,新黨的做法,雖然免不了仍會與國民黨衝突,但基本上還是算是國民黨的友黨。

  但親民黨卻不一樣,除了是宋楚瑜要堅持參選“總統”到底之外,在區域“立委”方面,也殺入了國民黨的地盤。尤其是在台北市部會區所提名的黃珊珊等,對國民黨參選人就有衝擊。不過,李敖則有可能是異類,他的“不拉票”、“不競選宣傳”的守勢作風,大有“姜太公釣魚”之態。當年他之所以能當選,是拜當屆“立委”選舉仍採用“複數選區”之賜,他所參選的台北市南區有十個應選名額,而他是最後一名“吊車尾”當選的,而且據說也接收了當屆棄選的陳文茜的支持者,但仍是比前一屆陳文茜所獲票數少了一截。因此,估計他是難以撼動國民黨的賴士葆。

  文章最後說,不分區“立委”選舉是爭取政黨票,顧名思義,選民是衝著政黨而來,含有“選黨不選人”的性質,各政黨主要是吸引自己的支持者。但各政黨所推出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形象、能力和知名度,仍很重要,因為可以進一步襯托政黨的形象,及吸引一些並非是各政黨支持者的遊離票。而從種種跡像看,親民黨、台聯黨、新黨所能提名候選人的各方面條件,未必能超越國民黨所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甚至只能是分別以國民黨、民進黨的“遺才”中搜尋。因此,國民黨的這份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對橘、黃、褐各黨均構成重大壓力。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