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營以戰止戰 防第二波攻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2 08:30:53  


  中評社台北11月22日電/延燒快一周的密會組頭案,馬陣營終於大動作反擊,國民黨方面分頭控告民進黨與台灣《壹週刊》。策略思維在於守住“總統”不控告媒體或第四權的民主理念;其次,這是以戰止戰的強硬宣示,除防堵綠營或該週刊第二波攻勢,更是馬營唯一的止血策略。 

  該週刊上周三出刊後,藍營大嘆此訊息“對選情很傷”,府院黨隨即展開危機總動員,研判這是精心設計的“釣魚式陷阱”,隨即清查馬行程,當天主動公布二○○八年與二○○九年曾兩度見過陳盈助,決策人士坦言“沒有主動出擊,就會遭反咬一口”。 

  中國時報特稿說,根據馬營研判,週刊可能掌握馬英九與陳盈助見面的舊照片,或所謂“知情人士”錄音帶,作為第二波加碼操作的報導素材;馬營才搶先一步,公布所有馬英九行程,避免負面政治效應擴大。 

  即使該週刊報導馬密會組頭,民進黨見獵心喜,發言人梁文傑把政治獻金“加碼”到三億元,週刊社長裴偉昨已撇清“三億元是民進黨講的”,刻意將馬導向選情告急而求助賭盤大亨,選戰操作手法明顯,讓馬營找到還擊的“破口”。 

  週刊報導有無事實根據,自須接受社會公評;民進黨操作負面選舉紀錄則斑斑可考,從上屆大選指控周美青偷報紙、馬英九是職業學生、馬以特別費支付子女美國學費,馬營若不以司法手腕斷然處置,就會白白挨打。 

  主打馬與組頭的會面,民進黨目的在打擊對手形象,刻意故弄玄虛,用意在拉長戰線,模糊問題、誘導認知。不可諱言的是,政治人物有接受檢驗的責任,“總統”與昔日的賭徒會面,必然在人民心中產生負面觀感,這是馬英九必須承擔的道德風險。 

  但是,當馬英九、黃敏惠、陳盈助等相關當事人都已舉證駁斥傳聞時,民進黨若繼續操作這項議題,就有責任提出具體實證,否則就是缺乏政治道德的抹黑。 

  從綠營密集操作馬密會組頭案,幾可宣告這場大選進入最後肉搏戰,負面攻擊手法只怕少不了,最後這五十多天選戰時刻,恐怕會是訴狀滿天飛。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