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稅負問題何以爭論不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4 10:05:13  


漫畫: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福布斯網11月23日載文《中國稅負問題何以爭論不休?》,摘要如下:

  財政部門看重收到國庫裡數目,而納稅人看重多少錢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各級政府的數目。這兩個數目之間在中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稅負之所以成為這麼大的問題,尤其是在進行國際比較時,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很大的原因在於統計上的不清晰。有名義稅率與實際稅負之分,有納稅人和企業的繳納與財稅部門實際收到國庫里的數目差異,而且差異的數目還不小;還有名目繁多、各級政府和部門隨意徵收而最終財政部門收不到的費用,等等。與國際比較,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及IMF兩個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口徑。而在口徑上又有多種。

  據社科院財貿所財政室研究員汪德華介紹,計算宏觀稅負的口徑至少有四個,即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最小口徑)、稅收收入加社會保障費收入占GDP比重 (小口徑)、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加社會保障繳費收入占GDP比重(中口徑)、全口徑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大口徑)。

  因此,各方引用時,都會用有利於自己的口徑。現在列舉下一些中國學者對宏觀稅負的研究。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鄭新業教授的一項研究,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大財政”口徑之下,中國稅負2000年就達到22.43%,2005年增長到32.32%,2006年為34.8%。據我的計算,由於從十一五期間,GDP增長11.2%,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3%,是GDP增長的兩倍,按照鄭新業的方法,中國的宏觀稅收負擔可能已經達到40%上下。鄭新業認為,相比之下,在2006年,美國這一比例僅為28%,OECD國家平均水平為30.5%,中國宏觀稅負水平已經大幅高出美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