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德國國債拍賣失手 為歐洲敲響警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5 10:25:57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新華網編譯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題為《德債拍賣為歐洲敲響警鐘》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Scha.den.freu.de(名詞):從他人的不幸中得到的愉悅。——發明這個詞的或許是德國,但在周三德國國債拍賣失手後,沉浸於這種幸災樂禍情緒之中的,卻是其它歐洲國家。

  在此次拍賣的60億歐元的德國10年期國債中,有大約35%無人問津,這被視為一種跡象:表明在席捲歐元區的危機面前,就連歐洲最強勁的經濟體也做不到毫發無損。在歐洲許多國家的首都,人們希望德國政府現在可能會受到促動,更迅速地採取行動,支持一套全面解救方案,以恢復各方對歐元區的信心。

  經過了令人遺憾的一周,這樣的結局(即使不太可能)顯然將是可喜的。然而,誇大一場德國國債拍賣的潛在影響是不對的。德國未能全額發行國債的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這已是今年迄今德國第九次未能拍賣出全部國債。況且,德國國債的收益率仍在創紀錄低位附近徘徊。6個月短期國債的實際回報率甚至已跌入負值區域,這表明投資者仍將德國視作一個避風港。

  可話說回來,此次流拍的規模敲響了警鐘。自歐元問世以來,還從未出現這麼大的缺口,究其原因,似乎有幾個因素起了作用。首先,如果德國最終同意通過“歐元債券”加入聯合發債,那麼信用風險就有可能上升。同樣,當各方最終就加強歐洲救助基金達成協議時,德國將面臨更大的潛在償付責任。最後,德國一貫比其它國家更堅持一點,那就是主權債務也可能帶來風險。因此,市場現在將同一原則應用於德國國債,也是合乎邏輯的。

  但是,這些因素本身都不能解釋投資者本周為什麼“倒胃口”。比如,如果德國的風險升幅更大,那為什麼德國的息差與意大利的息差同步變動呢?

  答案似乎是,投資者不僅是在逃離德國,更是在逃離整個歐元區。近日歐元的弱勢為這種看法提供了支持。貨幣走弱有助於提振出口,這也許正是歐洲所需要的。這或許是可取的,但壞消息是,它似乎是受到人們對歐元區未來的擔心所推動。

  此次德國國債拍賣也許給柏林方面敲響了警鐘。但它也向任性的歐洲發出一個信號:市場正對無休止的政治遲疑失去耐心。必須立即商定一個可信的計劃,否則,其他國家眼下對德國痛苦的愉悅感將不會持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