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胡思遠:中美關係上,美國三次錯誤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5 17:19:45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最主要的關係,今年以來,“美國重回亞洲”、“南中國海主權問題”等新動作,也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神經。中美關係歷史上有哪些恩怨情仇?中美關係未來出路在何方?日前,國防大學教授、著名戰略學者胡思遠教授做客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一一剖析。

  工業化和城鎮化要協調

  南方都市報報道,“在研究中美關係時,我們也要看到自己的問題。”開講之初,胡思遠先把焦點定格在中國自身的問題上。

  “在宋朝,中國擁有陶瓷、火藥、造紙術,為什麼不能保持富強?”胡思遠認為,中國發展的症結在於“貧富差距太大、社會結構不合理”。

  胡思遠表示,中國正在幹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工業化,第二件事是城鎮化。城鎮化和工業化就像人的兩條腿,“(一條腿)步子邁大了,另外一條腿沒跟上,就把褲襠撕開了。”胡思遠表示,如果走得太快,社會保障、就業、醫療、保險沒有跟上,問題就會暴露出來。目前,中國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城鎮化走得太快、工業化走得太慢。

  三次錯誤選擇都是美國做出

  胡思遠認為,中美關係歷史上有過三次錯誤的選擇,而且都是美國人主觀出手的錯誤。

  第一次,是二戰結束之後。中美兩國本來是聯盟國,毛澤東曾在報紙社論中肯定美國自由、平等、民主的模式,然而,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美國保守勢力還是選擇與蔣介石走到一起。

  第二次,是在蔣介石王朝覆滅後。當時毛澤東也曾希望與美國主動建交,取得美國的承認。猶豫過程中,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再次把中國推向蘇聯一邊。

  第三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解體後,美國人和歐盟一起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鎖。此後二十多年裡,對中國的技術禁運一直沒有解除。

  嘉賓簡介

  胡思遠,國防大學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特約軍事評論員。有著“藍軍司令”、“數字化教員”之稱。著有《走進軍事變革的現代戰場》、《戰爭魔方》、《美國空軍》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