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青年都站在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
“11月11日,在航空航天領域發生了一件令中俄兩國人民傷心的事情。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承載的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和俄羅斯 ‘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未能按計劃實現變軌。請問大使先生,您如何看待中俄兩國在太空合作上遇到的這次挫折?兩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來自國際關係學院的李永昌拋出這個問題。
“這次中俄合作的航天任務非常難,出現的失敗令人惋惜。”拉佐夫大使說,俄羅斯目前已經上過天的航天員有上百個,雖然大家已經習慣了看到航天事業的成功,但是每次發射無疑仍然充滿巨大風險。
他說,俄中兩國在探索外太空合作方面很密切,在這個領域有上百個合作協議。當年在中國航天事業興建之時,前蘇聯科學家提供了大量援助。拉佐夫大使去過一次中國神州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現場,俄羅斯代表團是唯一受邀的外國代表團,這對兩國合作意義重大。今後兩國一定會努力克服失敗,繼續合作。
看到中國年輕人一個個坦率相問,絲毫不回避敏感問題,拉佐夫大使饒有興致。他兩次表示與同學們的對話沒有時間限制。在圍繞中俄環保領域合作、文化交流、俄羅斯人民對前蘇聯的感情等問題的對話中,拉佐夫大使更是敞開心扉,用親身經歷告訴中國青年俄羅斯的昨天和今天。
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轉瞬而過。全國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董霞建議,最後一個提問名額給現場最年輕的學生。1994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志華,“贏得”提問機會。她興奮地發問:“在中國,‘90後’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群體。俄羅斯是否存在像我們一樣與父輩截然不同的群體?您對中俄青年有怎樣的期待?”
拉佐夫大使說,每個新生代的人,都應該超出老一輩,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你們生活在科技更加發展的今天,有更好的條件和更廣闊的眼界。“1961年 4月12日,人類首位航天員——前蘇聯的尤裡.加加林上天時,我們都覺得莫名其妙,怎麼坐著火箭就能去太空?而現在你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在俄羅斯,曾經也有人擔心新一代年輕人會在互聯網的衝擊下產生一些不良的習慣,但我相信時代是向前的。”在拉佐夫大使看來,信息全球化很重要,但道德文化會起到更大的作用。年輕人要發揚歷史傳統、注重前輩的引導作用。“中國青年和俄羅斯青年都站在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你們肩上的擔子是最重的。俄中兩國簽署了共同的發展綱要,需要兩國青年共同履行責任。我希望你們之間能有更多的交流,相互加深理解和尊重,使中俄關係能夠一直保持良好向上的狀態。”
在對話活動的最後,拉佐夫大使特別表達了對中國大學生們的贊許:“你們對當前世界的發展形勢和俄中兩國關係有很深的了解,你們的問題讓我很受鼓舞和啟發。祝你們學習成功,希望你們成長為很好的中國公民,對俄中兩國友誼保持堅定不移的願望。隨時歡迎你們來俄羅斯大使館。如果你們邀請我去做客,我也非常樂意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