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銘煌:國民黨從孫中山到馬英九 多次黨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6 11:50:41  


國民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表示,馬英九從事黨改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大量引進新血輪。(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2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拚連任,強調改變已經發生、改革不能停頓。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今天上午告訴中評社記者,馬英九從事黨改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大量引進新血輪,但黨改最好有多人參與,如果只有一個人改革,容易受阻。至於馬積極黨改是否有效果,必需等到“總統”大選獲得連任後,才看得出來。

  邵銘煌表示,國民黨幾次重要的黨務改革,從歷史脈絡發展的角度來看,都算成功,而且都是成“立委”員會一起參與改造,如此阻力也最小。馬英九2009年重任黨主席,積極黨務改革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大量引進新血輪,青年人變多了,但改革成效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成效,短時間不容易看出來。

  他指出,2000年黨黑金形象嚴重,政黨輪替後,連戰任黨主席成立黨改小組,進行黨務改革,包括組織與人員的精簡;由於連戰改革採漸進式,因此黨工有回聘制度,對內容易被接受,阻力較小,對外也不會樹敵,花了8年的時間成功扭轉黨的形象,重新贏回執政權,

  他說,國民黨第一次黨務改革,可從1905年8月興中會改為同盟會算起,興中會原本只是區域性革命組織,孫中山將興中會、湖南華興會、浙江光復會、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結合,成為全國性革命組織,其內部編制與政府組織一致,有行政、立法、司法部,經過5年時間就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他指出,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再進行黨改,於1924年1月舉行第一次全黨代表大會,不止確立“聯俄容共”的政策,也成立黃埔軍校,奠定日後北伐的基礎。

  邵銘煌說,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中正、蔣經國父子1950年從事黨的改造,成“立委”員會,落實改革,這是往後立足台灣的重要關鍵,奠定未來台灣發展的根基;現在馬英九積極改革,只要方向正確、精神武裝,自然就會有力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