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曉鬆:從德班氣候大會看日本環境政策的變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7 10:05:52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2011年11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全體締約方會議在南非德班召開,全球194個國家的代表參與討論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議題。11月29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確定日本針對此次會議的方針。會議明確表示“沒有美中參加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體制意義不大,德班大會如延長京都議定書到期時間,日本將堅決脫離‘京都體制’”。會議還認為短期內確立包括美中在內的新體制非常困難,需要世界各國達成一致。日本環境大臣細野豪志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京都議定書》參加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到全球的27%左右,雖然在COP17會議上會根據情況做出不同的判斷,但日本不加入下一次協議的態度不會改變。

  眾所周知日本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做出承諾,以1990年為基數,到2020年削減25%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是日本政府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承諾,但在2010年坎昆氣候大會上,當時的日本代表團曾公開否定《京都議定書》,招來多國抨擊。之後一直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持拒絕態度。

  中國網看在何曉松的分析文章認為:這是因為首先,在2009年做出承諾時鳩山由紀夫內閣沒有在日本國內廣泛徵詢意見,此承諾遭到日本產業界的反對。日本社會平時比較注意節能環保,所以在1990年的基礎上再削減25%的排放量,日本社會各界都認為會對日本的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鳩山下台後,日本政府就改弦更張,從各個方面否定《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其次,日本想把中國拉進《京都議定書》的機制中來,讓中國負擔有法律約束力的責任,即在現有的排放量基礎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以日本宣稱沒有美中的參加,《京都議定書》是沒有意義的,而美國則在德班會議前宣稱,如果中國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責任,美國就參加《京都議定書》,兩國以此逼中國就範;再次,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東北大地震,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其他核電站也相繼關閉。日本國內的電力缺口很大,只得啟用火力發電站,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急劇增加。據東京電力公司的測算,僅代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火力發電站,每年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達到2100萬噸,占日本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8%。算上別的核電站,日本今年的排放量肯定超標。

  日本政府已經要求暫不適用《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溫室氣體排放未達標時的懲罰條例。此外,日本承諾到2020年減排25%是以日本計劃新建9座核電站為基礎的,此次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已經影響了日本修建核電站的計劃。在此情況下減排25%簡直是天方夜譚;而且,當前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也陷入一片混亂,日本深感經濟困難。《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要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責任,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承擔減排的經濟負擔,日本不會為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再增加預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