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報:中東局勢進入“慣性運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7 10:26:09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新華網援引俄羅斯報紙網文章,題:運動慣性(作者《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誌主編費奧多爾. 盧基揚諾夫)

  文章說,毫無疑問,2011年將作為中東年載入史册。從1月開始出現革命性動蕩,到12月一場革命運動在利比亞結束,表明第二場運動(在叙利亞)多半也會圍繞中東地區展開,假如還有第三場運動(在伊朗),也還會圍繞中東地區展開。誰也無法預料到這些革命性變化,它們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於讓人措手不及。不過,這也不是新鮮事。想想看,無論伊朗的伊斯蘭革命,還是東歐共產黨政權倒台和蘇聯解體,都令人始料不及。

  舊有格局不複存在

  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選舉結果,可以得出完全一致的初步結論:原有的政權垮台,意味著伊斯蘭勢力增強(現在看來是溫和的伊斯蘭勢力)。

  中東維持了數十年的平衡和遏制格局不複存在,可以說,這種格局即便沒有保持和平,也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損失的範圍。

  以鎮壓手段保持地區現狀的世俗政權將成為過去。被推翻或者處在重壓之下的本.阿裡、穆巴拉克、卡扎菲和巴沙爾等都屬於這種領導人。隨著宗教因素的作用增強,自然會提出發展模式的問題——以伊斯蘭教為基礎建立什麼樣的政治體制。

  可以肯定,不會出現西方式民主。出現埃爾多安之前的土耳其那種世俗獨裁政權的可能性也很小。儘管“阿拉伯之春”爆發之初許多人認為這種模式對變化中的國家最合適,可從那時起這種模式很少出現。

  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土耳其這三個重要國家激烈地競爭地緣政治霸權,使地區緊張局勢迅速升溫。叙利亞處在緊張局勢的中心,這並非偶然。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盟友大馬士革受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巨大壓力,特別是把德黑蘭視為主要威脅的海灣君主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