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京本色的東西越來越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4 15:01:32  


資料圖:北京北四環,傳統建築與鋼筋混凝土大樓并存。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12月12日載文《北京,北京……》,摘要如下:

  乍一看去,北京似乎不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城市。特別是現在,北京正一門心思要打造成現代中國無可比擬的一面鏡子,摩天大樓和寬闊的街道遍布全城,使其最深層次和最令人喜愛的身份認同成為似乎不合潮流的老古董。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種現代化的很多最明顯的部分其實很土。雖然現代化造就了物質和精神上的破壞,但仍然有一些保留著特殊靈魂的角落和空間,也許這些空間越來越少了,但它們依然鮮活、真實而叛逆,向我們訴說著帝國的歷史和愛國情結。

  除了無法忍受的交通和令人窒息的空氣外,北京也有一些令人倍感親切的公園,在那裡,唯一允許出現的噪音就是夏日的蟬鳴(八十年代以後,市區的蟬鳴隨著農藥的使用泛濫而基本消失)和短暫春天裡風拂柳葉的聲音。每年這個時候最常見的沙塵暴到了這裡也會歇歇腳,很多市民將公園看作讓自己享受孤獨、思考或聚會的天然避風港。我最喜歡的是位於軍事博物館附近的玉淵潭公園,在它有限的空間裡,可以找到很多發人深省的歷史片段。

  除了公園之外,北京還有一些逐漸消失的城市民俗特色,例如在鼓樓地區,在胡同裡走走,或者隨便在那裡坐坐,靜靜地看著首都依然殘存的民俗生活遺跡不失為一種簡單的快樂。北京本色的東西越來越少了(何止是本色的東西,就連當地的土著居民也隨著世世代代居的老屋拆遷,而被迫遷往這個城市的遠郊),胡同是感受這種生活方式的最佳地點,雖然不是很繁華,但胡同卻是讓任何人都無法無動於衷的真正的奢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