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如果歐美經濟情況好轉,可以採取高息政策,那麼資金的轉換將是長期的,但目前歐美自顧不暇,美國採取“扭轉操作”將長期利率壓制在低位,而歐元區今年以來已經兩次降息。全球經濟比的是誰更醜,從債務來看,顯然是發達國家更加糟糕。2010年美、歐、英、日四大經濟體總債務餘額達到84萬億美元,約為其GDP的2.4倍。在全球債務分布中,排名前10位的發達國家經濟體外債總和,已經占到全球債務份額的83.8%。很明顯,資金回流母體不過是短期之內看到美元價格上升、股市相對新興市場較為穩定的短期利益。一旦新興市場經濟有所啟動,盧布、人民幣等價格上升,熱錢很快就會掉轉槍口,回到新興市場經濟體。
當然,也有可能出現那一種局面,那就是歐元區迅速建立統一的財政體制,歐洲央行採取實際上的量化寬鬆政策,以提振本土經濟,資金可以在本土抄底,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將成為長期趨勢。從債務以及就業情況看,這一可能性不大。
中國一直在為龐大的外匯儲備擔憂。“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占世界外匯儲備總額的約40%,60%左右以美元儲存,而且還擁有大量美國國債,美元貶值導致“金磚國家”財富的直接損失;而美元升值可以讓這些國家在財富不損失的基礎上調整資產配置。中國缺乏資源,資源利用率低,在美元升值而資源產品下降之時配置資源,是最優選擇。而人民幣匯率下降則有可能保障中國出口穩定,不會大幅下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騰出空間。
文章表示,中國政府下決心調整經濟結構,這就意味著此前十年不到的時間,我們以外匯占款主導的基礎貨幣發行體制必須改革,外匯占款下降也是中國基礎貨幣發行體制改革的大好時間窗口。
事實上,人民幣中間價還在上升,說明國際上對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沒有放鬆,人民幣兌美元的市場價甚至略有上升。外匯占款下降,就擔心熱錢流失;外匯占款上升,擔心通貨膨脹這樣的自虐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