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明星咖啡館 老台北人永恆的記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7 00:25:38  


台北永遠的文學地標“明星咖啡館一樓,Astoria是俄文的“明星”之意。(中評社鄒巧韻攝)
  中評社台北12月17日電(記者 鄒巧韻)位於台北車站附近、台北市武昌街上的“明星咖啡館”,和知名作家白先勇筆下的《台北人》有著相同的背景。從上海來的俄羅斯老闆1949年開了這家店,這一年正好是蔣介石帶著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大陸各省人士湧入台灣的那一年。這裡的一砲而紅是蔣經國的俄羅斯太太蔣方良喜歡來這兒買“軟糖”、“核桃糕”解鄉愁,後來才是騷人墨客時常在此聚會,以及6、70年代文藝青年來“泡咖啡館”,因緣際會成為台北著名的藝文沙龍、台灣文學搖籃。

  而今,“明星咖啡館”如同“明星花露水”,兩大同源於上海的“明星”走過繁華,永遠是老台北人不敗的記憶。

  明星咖啡館外觀看似尋常麵包小店,談起歷史可追溯至俄羅斯的十月革命;貴族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輾轉來台,1949年與台灣人簡錦錐在台北開設“明星西點麵包店”,隔年於二樓增設咖啡館。在當時,少見的俄式西點深受與俄國有段淵源的蔣經國夫婦喜愛;蔣方良常在此會見俄國人士,一同回味家鄉料理、音樂,解解鄉愁。

  “在‘Astoria’,蔣方良不叫做蔣方良,而叫做芬娜(Фаина);蔣經國不叫做蔣經國,而叫做尼古拉(Nikolai)。”明星與政治圈交好程度可見一斑。

  1959年詩人周夢蝶在麵包店外一樓騎樓擺小書報攤,明星咖啡館開始吸引文藝同好聚集。60年代,《現代文學》、《文學季刊》先後創刊,知名作家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尉天驄、陳映真、黃春明等人常在此聚會創作,甚至當成辦公室校稿,不少台灣文壇重量級作家由此而出。明星遂成為文學愛好者沙龍,文藝青年來此朝聖蔚為風氣。

  “茶在沉思 / 咖啡在默想 / 文學在高談 / 藝術在闊論 / 時間在筆下奔馳 / 空間在稿紙上展開…”80年代晚期明星歇業時,台灣詩人羅門以此為紀。

  2004年明星重新開幕,原汁原味保留了昔日的布置、桌椅,過去回憶湧上許多老台北人的心頭,09年出書《武昌街一段七號》收錄明星的點點滴滴。不論是不是文藝青年,走入咖啡館中,狹窄的樓梯與黑白照片,暈黃壁燈,坐在老式高背火車椅和木頭大理石桌前,彷彿還能嗅到殘留時光的氣味。

  來杯咖啡吧!品嚐台灣異鄉人與文學一甲子的旅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