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實施監測的難點在哪裡?
朱建平: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籌措問題。現在的時機不合適,因為2012年的預算已經基本做完,需要追加預算,但各地能掌握的資金有限。現在一套PM2.5的監測設備,最貴的38萬元一套,便宜的8萬一套。初步估算,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總投入要20多億元。這些錢主要用於PM2.5、臭氧、一氧化碳3種監測設備的採購。
記者:公眾反映監測數據和直觀感受有很大差距,這是為什麼?
朱建平:這和監測的指標有關,因為缺少對一些指標的監測,所以評價就是不全面的。空氣裡有很多種污染物,監測所有污染物當然是最好的,但實際上做不到,只能選擇對公眾危害比較大、在空氣裡分布比較多的污染物進行監測。
記者:環保部曾披露,個別地方出現環境質量數據造假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朱建平:地方政府要對當地的環境質量負責,但是環境質量的改善確實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需要大量投入。受不正確的政績觀驅使,個別地方一些主政者,不是把精力放在改善環境質量上,而是放在改善環境數據上,這種個別情況是存在的,但只是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