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度嘗試從中國零售業獲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3 11:06:57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印度《經濟時報》12月19日載文《來自中國零售業的啟示》,摘要如下:

  印度的零售市場雖然沒有組織性,但是巨大。單獨一家外國零售商能發展成占主導地位的商家嗎?除開展生意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外商還要同本地的“玩家”進行較量。

  為了解事情是如何進行的,我們可以看一看中國。與我們一樣,中國的零售業在歷史上也是規模大而無條理。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開始放開零售業,第一批私人超市誕生。90年代末期,食品零售業100%向外國直接投資開放,沃爾瑪和家樂福等零售商很快進入中國。

  外國商家在中國的經營相當成功,已經在較為富裕的沿海城市開了近3000家門店,大部分門店已實現贏利。它們不僅帶來經驗,而且還通過競爭使中國同行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並令消費者受益。然而,儘管取得成功,它們只占整個食品零售市場的一小部分,一直未能挑戰當地零售商的主導地位,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太可能。

  與此同時,由於市場規模巨大且擴展迅速,有組織的零售商,無論是當地的還是國外的,一直不能取代傳統的街市和夫妻店,因為它們滿足不了快速增長的需求。零售業的餅足夠大,每個人都可以分一份。只要中國快速發展,這種狀況就是可持續的。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有組織零售業的擴張將導致無組織零售業的相應萎縮。

  中國的例子表明,外國零售商或許並不像媒體宣稱的那樣對當地零售商帶來重大威脅。它們不得不適應陌生的文化和飲食環境,以及名聲不佳的印度官僚文化,讓印度當局相信它們不會侵害印度農民或消費者的利益。它們知道獲准進入印度市場只是長期戰爭的第一階段。在印度立足需要雄厚的資金、長期致力於印度零售業的努力和接受高風險的意願。然而,鑒於外國零售商在其國內市場停滯不前,它們知道這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