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伊拉克戰爭結束了 能源戰爭還在繼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3 12:07:38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將近9年的伊拉克戰爭終於告一段落了﹐它不僅改變了世界格局﹐改變了美國的政治生態﹐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人們為油價高企糾結時﹐不應忘記﹐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和僵持﹐推動了油價“騰雲駕霧”﹐也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金融危機。

  經濟觀察網刊文稱,早在多年前﹐就有學者警告說﹐能源開採正向全世界更偏遠和可能更不穩定的地區延伸。這使美國政府十分憂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動力”。

  如美國的能源專家指出的那樣﹐從過去20多年的數據看來﹐不管是誰當選美國總統﹐制定什麼樣的能源政策﹐不管非政府組織提出什麼樣的創新想法﹐都無法改變美國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石油依賴與日俱增的事實。

  美國由此有了兩大心事。心事之一﹐是一些地區潛在的社會和政治危機。心事之二﹐是所謂“獨裁者掌握全球石油命脈”的問題。這也是伊拉克戰爭爆發的不可言說但又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其實﹐早在2001年4月﹐白宮內閣會議就做出了這樣的決議﹕“由於伊拉克對石油市場可能有不安定的影響﹐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風險﹐因而軍事干預是必須的。”

  文章稱,布什同樣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在他所欽定的“黑名單”上的國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亞﹑蘇丹等﹐都是重要的產油國﹔他曾經與俄羅斯的擁抱﹑駐軍阿富汗﹑進軍中亞﹐很重要的出發點便是石油和天然氣。對此﹐在伊戰之前﹐美國的《民族》雜誌便已直指布什命門﹕“對伊拉克戰爭是以士兵和國民的生命﹑鮮血為擔保的石油戰爭。” 當然了﹐付出代價最大的是無辜的伊拉克平民﹐尤其是幾十萬兒童的生命。

  在所有謊言破滅之後﹐伊拉克戰爭是一場能源戰爭不再是一個“秘密”。儘管布什時期拒絕承認伊戰的能源意義﹐但這件“皇帝的新裝”已在事實上產生了負面影響﹐一方面激發了伊拉克反美勢力的鬥志﹐另一方面也提醒各國要更投入地進行能源外交和能源博弈﹐從而使得國際關係更趨微妙﹐也在客觀上抬升了油價。並非巧合的是﹐伊戰之後﹐產油國伊朗和委內瑞拉便執著地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面﹐而俄羅斯更是充滿了對美國的警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