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同於非法添加,這次其實是事故,是飼料把關不嚴造成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認為。
另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據我們過往的實地調查,現在規模化的養殖業不再是放牧新鮮牧草,主要是飼喂商品牧草,但是牧草等飼料極易因運輸、存放不當霉變,產生黃曲霉菌類等,而國內奶牛養殖對飼料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對於霉變部分,大多數牧場也只是簡單挑揀一下,大部分都會被混入到日糧中,這也是國內原奶質量差且奶牛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政府除了檢測牛奶外,還應該從奶牛日糧中檢測霉菌。”
檢測漏洞
雖然乳企很難監控到飼料安全,但是黃曲霉毒素畢竟是常規檢測項目,而蒙牛在自檢過程中竟然沒有發現,令外界開始質疑蒙牛的自檢和管理能力。“有可能是蒙牛加工的原奶檢測出了問題,應該是人員疏忽。雖然現在原因不明,但是蒙牛原奶質檢一定有責任。”宋亮認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蒙牛官網上宣稱,生產線上的每一包牛奶都要經過9道工序、36個監控點、105項指標檢測,只要有一項檢測項目不合格,整批產品都不允許上市。此外,還稱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27人,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鑒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
而事實上,“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成本並不高。”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但如此高規格的配備並未能保證蒙牛在國家質檢中心到來之前,檢測出含有黃曲霉毒素的產品。
而盧建軍並不認可這一說法,他解釋道:“國家質檢中心是在10月5日入廠抽檢,該批次產品還處在保溫期這一工藝流程中,產品下線不是馬上入庫,還要經歷一個7~14天的保溫期這一工藝流程,此后在10月19日我們自檢時,抽檢出該問題批次產品。隨后進行了銷毀,保證問題產品沒有流入市場。即便國家質檢總局不來抽檢,我們在出廠之前,也會進行一個抽檢,保證我們出廠的產品都是合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