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中日金融合作須邁過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1 00:04:48  


  中評社北京1月1日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聖誕節的訪華之旅,似乎被中國輿論普遍不看好。不過,野田宣布購買中國國債的計劃,卻很值得我們欣喜。從2005年起,中國就開始購買日本國債,日本現在予以“回報”,必定會對整個國際市場產生不小的衝擊,尤其是處於第三方位置的美國,對中日金融合作不會坐視不管,必要時它會搞些小動作。

  貴州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姚勝旬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眼下,歐美債務危機都難見轉機,日本作為歐美的傳統盟友,一毛不拔,卻突然決定購買中國國債,究其原因,可以說是形勢所迫,但日本明哲保身的做法下依舊有自己的考慮。眾所周知,日本雖然受金融風暴、歐債危機影響不大,但在美元信用下跌的情況下,也面臨資產縮水危險,還因海嘯、核電站事故等問題憂心忡忡,著力尋找抓手平穩過關。而在日本著力發展的中國市場,中日貿易60%採用美元結算,在華日企的匯兌風險很高,美元的“中介作用”實際上消耗了日本企業的資金,對日本災後重建、經濟重振有害無利,而用人民幣結算,其實是對日本利益的維護。對此,曾擔任財務大臣的野田佳彥非常明白,所以購買中國國債“核心在於貿易”,絕不是一時衝動。金融市場有一條警句:只看行動,不聽言辭。儘管日本政府再三聲稱,購買中國國債不意味著日本改變外匯儲備政策,但人們仍會問:日本是否要抄美國的後路?如果有一天,市場認同了日本外匯儲備政策的改變,美元的暴跌是否也將隨之而來?

  對人民幣而言,這顯然是加速國際化的一個重大突破。儘管《華爾街日報》有評論說,此舉可能會得到美國政府悄無聲息的歡迎,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由於日本具有美國的“同盟國”這個特殊身份,它購買美國國債具有一定的義務性,而現在中日金融合作逐漸密切,美國自然會感到坐立不安。更何況,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次捷足先登,實際上是在表明對美元缺乏長期信心,無形中也是對其他國家的巨大壓力。畢竟在美元霸權下,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被迫持有美元,但誰都希望有機會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現在,曾經的美國最大債權國日本和目前的最大債權國中國計劃互購國債,多少帶有放棄美元“中介作用”的味道,試想會有多少國家採取追隨策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