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去年三大反思展望今年世界形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2 11:30:54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2011年底出現關於“阿拉伯之春”、“十月革命”失敗以及“美國最壞十年”的三大反思,涉及人類近現代的“民主”革命與“十月革命”兩大潮流。人們同時看到,美國年初那種對中東“民主”革命的盲目樂觀轉化為把“阿拉伯之春”看成擾亂華爾街秩序的“病毒”,輿論轉了180度的彎。

  英文“democracy”(民主)是由“demo”(人民)與“cracy”(權力)兩個概念組成,是人民從獨裁者手中奪權的概念。英國人首先提倡這一概念,但至今沒有推翻君主制度。真正首次從獨裁者手中奪權的是美國獨立運動。

  阿拉伯之春引發新戰略思考

  聯合早報今日刊文表示,美國在高度痛恨專制獨裁中誕生,開國好幾年都不置元首(只有議會料理國是),隨後的法國大革命把君王送上斷頭台。辛亥革命發生,袁世凱與孫文黨人談條件,用法國處死國王的故事嚇得隆裕太後立刻同意清帝退位。可是中國“民主”革命先後從滿清、袁世凱、軍閥、蔣家王朝手中奪權卻花了半個世紀功夫。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開羅“解放廣場”最紅火之時,美國許多人預料“茉莉花革命”的星星之火會在中國燎原,北京王府井有人撒了茉莉花,也被西方媒體炒作,結果貽笑大方。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瓦爾特(Stephen Walt)在上一期《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雙月刊(2011年10月25日)上發表文章闡述了從1945年開始美國在全球推行“首位戰略”(primacy strategy)大力推廣民主、提倡人權、遏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這樣才使美國發展登上巔峰。

  瓦爾特又說,蘇聯解體後國際形勢大變,中國的崛起、美國從越南到伊拉克到阿富汗一連串的戰爭失敗,美國2011年在出其不意的“阿拉伯之春”浪潮中亂了方寸,更嚴重的是喪失了使這一新發展變成美國機遇的能力。

  最近大選結果證實:穆巴拉克獨裁被推翻後,埃及並沒有朝向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行家估計,將來利比亞的發展也不一定對美國有利,北約動武可能偷雞不著蝕把米。與此同時,在美軍被自己栽培的伊拉克代理人馬利基趕走後,華盛頓又把價值110億美元的新武器賣給伊拉克去裝備另一個薩達姆式的反美獨裁者。

  形勢逐漸明朗起來,流行了一個世紀的“民主”與“專制”二元論已經過時。西方概念“democracy”的“奪權民主”已經不再是十全十美的政治體制。2012年即將展開的中國“十八大”最高統治和諧接棒與治國方針政策平穩延續將與美國浪費金錢與時間大吵大鬧的總統選舉以及選後政策運作顛簸形成對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