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培養合格公民是世界公民的前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2 13:01:26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近日在長沙演講,涉及中美教育的比較,據說被“標題黨”概括為“北大校長稱美國教育一塌糊塗”。而媒體26日糾正說,周其鳳在演講中只是認為,美國教育在培養合格的美國公民上很成功,但在培養世界公民上一塌糊塗。

  美國教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之處,這種“一分為二”具有哲學的高度。說其成功在培養合格的美國公民、失敗在培養世界公民,大抵是國內很多人士的看法。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美國對內講人權、行民主,對外推行強權政治。這種內外有別,應該是文化人格分裂使然,把它理解成教育的結果,也說得過去。

  不過通過“正確認識”美國,來反觀與確證中國教育的短長,得出“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懂得尊重人家,同時也會尊重自己”,卻未必正確。如果美國的長處我們有了,美國的短處我們壓根兒沒有,我們的教育豈不是過於完美?揣摩周其鳳校長的意思,他好像是說,我們培養的是合格的世界公民,在培養合格的國家公民方面,當然還要向美國學習。

  但這在邏輯上說不通,因為合格的國家公民是合格的世界公民的前提,如果說我們做世界公民比做國家公民做得更好,這就很令人費解。所謂合格的國家公民,就是享受一定權利、承擔相應義務的一國國民,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體。公民因為享有權利並且善盡義務,所以受到別人的尊重,並且是公權力的主人。在公民的身上,流淌著人道與理性的文化血液,這是公民成為世界公民的價值前提。如果有一群人,他們不受公權力待見,不懂得相互尊重,他們在對外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很可能就是自卑,而非尊重人家。

  按照周其鳳校長的看法,美國在培養合格的美國公民上很成功,自然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我國公民的權利意識正在覺醒,國家也在致力於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一個權利制約權力的過程,當然也涉及公民教育的課題。如果權力不受權利制約,所謂培育合格公民,說起來就有幾分勉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