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時報:2012,中國千萬別自我誤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4 17:12:45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新年前後,寧夏、河南各發生一起規模不等的群體性事件,西方媒體報道很多。兩起事件都有十分明確的利益訴求。對2012年,我們大概不該抱中國社會將四處風平浪靜的期望。 

  環球時報刊登社評文章稱,中國各地以往的群體事件,很多訴求是合理的,也有些是過激的,很難一概而論。但2012年中國的大貌是:改革在繼續,民生改善的動力很強大,公眾對未來的預期總體上積極、正面。在國際上,中國相對有利的發展位置沒有受到實質性挑戰。 

  各種力量以及各種問題都在塑造中國2012年社會面貌的一部分。中國當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讓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回歸各自的本位,誰也不該獲得與自己不相稱的影響力。比如本來是個枝節,卻能夠主導全社會的關注方向。 

  中國仍處於適應群體性事件的早期,對這類抗議活動的社會後果,中國社會還不太清楚,也沒有形成解決它們的嫻熟模板。抗議活動在中國帶來的不安仍大于其他國家。 

  文章表示,國家必須為減少群體性事件做出有實在內容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消除群眾不滿,疏浚溝通渠道,促進良好社會情緒始終處於支配地位。這是社會保持穩定與和諧的基礎。 但與此同時,中國不應習慣性把基層的群體事件拔高到國家政治層面,把國家的過多注意力變成這類事件的穩定待遇。在十八大將召開的2012年,強調這一點尤其重要。 

  中國民間普遍有黨代會之年國家“怕出事”的印象,在基層矛盾確實很多,抗議的成本又在下降時,官方對這種印象的印證,會反過來鼓勵一些人把抗議當成解決問題,或者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捷徑,造成抗議活動的動機比常年更加活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