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朝邊境應成變革傳送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5 10:35:17  


 
  中朝邊境需要成為一個和平區、經貿區,這樣既符合中國東北振興的目標,也是朝鮮改革的動力與依靠。

  對於朝鮮而言,經濟改革似乎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了。當年鄧小平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從此,中國的改革開放揚帆起航,朝鮮需要新的治國方略了,一個沒有糧食和電力的國家是難以邁上“強盛大國”之路的。

  經濟改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金正日生前曾經推行過經濟改革,收效不大,不了了之。2010年以來,金正日多次訪問中國,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金正恩也隨同訪問。金正日希望通過了解與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推動朝鮮的經濟發展,雖然朝鮮官方並不承認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但是中國的經驗的參考價值是無可置疑的。

  2011年6月,中朝兩國共同建設兩個經濟貿易區,即羅先經濟貿易區和黃金坪-威化島地帶。2011年11月,朝鮮派駐官員前往中國的吉林大學進行研修,學習經濟特區的管理經驗。當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從深圳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開始的,短短30餘年中國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當然,改革的道路並非坦途,改革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經濟特區本身就是經濟改革的試水區。

  朝鮮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東北地區的振興是緊密相連的,中朝邊境的圖們江流域開發自1987年提出以來,雷聲大雨點小,近來中國政府批覆了長吉圖開發先導區,整合吉林省資源加速區域經濟發展。開啟改革風帆的朝鮮有望搭上這一快車,與此同時,沒有出海口的吉林省也可以借道朝鮮出海。朝鮮的改革開放將極大地改變中朝邊境,尤其是圖們江流域的經濟社會面貌,鴨綠江大橋將成為互利共贏的貿易之橋,而不僅僅是援助朝鮮的通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