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網絡輿論的三大變化 民生問題突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8 09:20:59  


 
  現階段,中國步入一個“權利”的時代,農民、工人和剛剛形成不久的中產階級,都在爭取自身的公民權利。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一些“重要的轉折甚至逆轉”(孫立平語)的發生,中國的社會衝突和社會抗爭在數量、規模和烈度上出現了明顯的上升勢頭。學者觀察到,在其中,最明顯的新特征也許就是尖端電子技術的應用,它使聯繫更加便捷,同時也能夠通過媒體與國際社會向可能的支持者們傳播其困境,人們之間由此產生新的社會關係和紐帶、新的利益關聯,相關社會運動的動員能力也得到提高。

  人們爭取公民權利的努力,勢必與爭取信息權利的鬥爭交織在一起。廣義的信息權利,指的是人們自由地、沒有恐懼地彼此交流、聯繫、聚集和協作的權利,它建構在聯合國的人權文件以及各國的憲法之上,這些文獻對公民的信息權利都予以確認。例如,《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宣告:“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在國際上業已形成了有關何謂互聯網權利基礎的基本共識,這些共識體現為對公共利益至關重要的公共網絡的接入和使用應該有怎樣的核心目標與原則。例如,人們強烈認同接入自由和發布自由的原則。儘管如此,網絡權利還是最為普遍地存在於政治語境中。在一種政治語境中,網絡權利被視為人權的一部分,特別是持此觀點的人認為,線下的人權與自由應該在網上也同樣適用。而在另外一種政治語境中,互聯網管理遵循著“安全第一”的邏輯:“互聯網信息的自由流動與安全流動是相互依存的整體,應在保障互聯網信息安全流動的前提下,實現互聯網信息的自由流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