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選舉摧毀台灣的社會客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0 12:58:19  


 
  不能怪罪民進黨 

  換言之,選民必須是在一定程度有意識地抉擇下,才會根據編劇來看世界,而不再追問超越政治立場的共同認知的社會事實。因此,爾後倘若有論者據以指責民進黨摧毀社會事實,恐怕就過於簡單。至於國民黨企圖根據某種所謂的證據,來駁斥民進黨的指控,似乎更是文不對題。

  文章說,選民願意接受如此編織的故事,表示選民對於社會事實的需要頗為羸弱,如此社會事實不可能再是朝野共同的價值。一旦社會事實不存在,表示社會情感一定早就已經發生混亂。

  所謂社會情感,就是社會多數大眾對於社會事件的情感反應,照理這應該會在大方向上趨於雷同。比如看到殺人放火會害怕,看到天災的受災戶會同情。情感引導對社會事實的看法,也就引導對社會事實的解釋,如果情感混亂,當然對於社會形成社會事實形成阻礙。

  文章說,從1996年第一次大選開始,台灣正經歷了第五次的全面對立性的選舉。選舉更造成社會上情感對立嚴重。隨著情感對立日益嚴重,便開始撞擊社會事實的形成,原本只是對事實的解釋不同,進而到如今對於分享社會事實的排斥。

  如此情感上的深刻決裂,正在導致選民對於與對手的支持者追問相同的問題,等待相同的證據,進而看到相同的事實,感到厭惡。一旦情感上排斥對手與自己同處一個世界,則生活上便會要求自己與對手活在不同世界。

  偏偏選舉迫使他們與對手必須身在同一個體系中,則摧毀社會事實,使自己所厭惡的對手,能完全根據自己的編劇呈現,變成為莫大的需要。政客是在這樣的需要下,實踐對社會事實的排斥與摧毀,其中特別敏感聰明的,且以此自豪,讓他的選民知道,要與對手徹底切割,來聽他講的故事就可以了。

  文章說,所以說,2012年大選後,雙方之間的社會事實不會恢復。台灣經濟是好或壞,不是根據經濟情況,而是根據情感傾向決定。有些生活好的可能感覺經濟蕭條,其他某些生活差的反而還更有所憧憬。兩岸和平與發展可能被有些人當成是死亡威脅,兩岸僵滯或緊張則繼續對其他人帶來慰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