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與東南亞交好,切勿“拿錢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00:05:38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東南亞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關係方面正發生重大變化,中國需要擺脫過去外交政策的慣性,改變臨時應對的局面,提出新的戰略方針。

  中央民族大學吳楚克教授在環球時報上刊文稱,總體來看,東南亞國家處在經濟體制趨向完全市場化,並由泰國引領變化趨勢的狀態;而政治體制卻處在多黨選舉制、一黨執政制、新舊政權聯合執政的複雜狀態;而文化上,泰國、緬甸、老撾宗教相同,氛圍濃厚,柬埔寨次之,越南迥異。在這種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在政治經濟體制方面出現變化將是未來的主要特征。

  首先,老撾、柬埔寨政治上過去受越南影響大,今天這種影響依然還有。隨著老、柬革新開放的發展,國內政治力量出現變化,政權控制力呈現弱化傾向,宗教力量在保持社會秩序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南的政治影響力也在變化當中。緬甸2010年11月7日實行多黨制大選,吳登盛當選以後外交進展迅速,對老、柬兩國政治局勢產生微妙影響。

  其次,必須注意到“民意”對東南亞各國政府決策的影響增強。緬甸目前處在變化初期,民選政府以關注民意為由,扭轉以往軍人政權的對內對外政策。緬甸國內某些受西方引導的輿論鼓噪前軍政府為獲得中國支持而讓國家利益受損,一些國民受輿論影響認為在基礎投資和資源開發合作項目中,緬甸權益沒有得到保障。去年10月停建中國投資的密鬆水電站就是“聽從民意”的決定。這種輿論氛圍在東南亞國家帶有普遍性,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依賴對華貿易,但在資源開發和出口到中國存有不平衡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