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媒:丹東人“同情”朝鮮令人印象深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17:34:13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1月10日文章,題:丹東:時間機器(作者彼得.馬丁)

  金正日逝世後,朝鮮和中國觀察家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類似蘇聯政體研究的工作,試圖解讀平壤的精英政治。但在朝鮮邊境另一側居住的普通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共產主義鄰國發生的變化的呢?

  我來到了丹東,一個位於中朝邊境的中國口岸小城,我想對朝鮮這個“隱士王國”獲得一種更具顛覆性的看法。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許多丹東人對他們鄰國人的同情。在北京,問及朝鮮,人們的標準答案與西方較為相似:“他們瘋了,很難想像那兒的生活。”

  但在丹東卻很少能聽到此類反應,丹東人能越過鴨綠江清楚地看到朝鮮,許多人一直從事跨江邊貿。更多人告訴我,“他們的確很窮”以及“他們沒有我們發達”。

  對於丹東的年長居民而言,眺望鴨綠江對岸就如同回望中國的過去。一名老伯指著我們面前朝鮮荒無人煙的地平線,其間只點綴著幾根工廠煙囪,然後跟我們身後丹東的高樓大廈做對比。他說:“中國30年前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們現在還是這樣:貧窮和落後。”他和中國大多數居民一樣,認為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改革大大改善了生活水平,他很高興中國能走出過去。

  但並非所有丹東居民都持同樣的積極觀點。丹東也有人在改革進程中失意,對於他們而言,眺望朝鮮給他們提供了回憶好時光的機會。一名年長婦女以販賣中國邊貿商人帶回的朝鮮煙和郵票為生,她告訴我:“在朝鮮,人人很窮,但人人平等。在這兒,富人太富,窮人太窮。”這名婦女曾在一家國營紡織企業工作,她回憶起毛澤東時代充滿了渴望與感情。當時她收入穩定,工作有保障。但她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改革中下崗後,便生活艱難,由於教育水平有限,找不到全職工作。我問她是不是覺得朝鮮的體制比中國好。她停頓了好一陣子,然後告訴我說“是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