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溫家寶: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6 10:26:20  


 
  第一,取消農業稅,調整國家和農民的分配關係。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後,農村分配關係有了很大調整,農民得到實惠明顯增加,但仍然要繳納農業稅,還要承擔許多維持基層運轉和公共事業發展的費用,再加上各種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農民負擔沉重,由此引發的惡性案件和幹群衝突時有發生。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從2000年開始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通過正稅清費、降低稅率,2006年最終在全國取消農業稅,延續了2600年的按地畝向農民徵稅的制度從此退出歷史舞台,全國農民每年減輕負擔1335億元。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徹底跳出歷史上農民負擔循環往複、不斷加重的“黃宗羲定律”,我們及時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帶動了農村上層建築的變革和進步。這一系列重大改革,理順了國家、集體、農民的分配關係,開啟了讓農民休養生息的新時代。

  第二,實行農業生產補貼,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我們實行了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2011年中央財政用於“四補貼”的支出達到1406億元。我們把補貼政策拓展到畜牧業、林業、草原、節水灌溉和農業保險等領域。實行糧油、生豬等生產大縣財政獎勵補助,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達到255億元。這些政策,有效調動了農民和地方政府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第三,全面放開糧食購銷,邁出農產品市場化改革的決定性步伐。在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先行放開的基礎上,2004年我們果斷決定全部放開糧食購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這項改革,使所有農產品流通納入了市場化運行的軌道,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成果,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農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動農民造林護林積極性。2003年我們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實現“山定權、人定心、樹定根”。2008年這項改革推向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家庭承包經營從耕地拓展到林地,是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是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構建綠色生態屏障的重大舉措。

  第五,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我們從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入手,逐步把教師工資、公用經費等支出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我們先在貧困地區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並逐步將義務教育免費擴大到全國農村。最近我們又決定,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在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農村孩子都有學上、都能上得起學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第六,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民後顧之憂。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著力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農村生活困難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生活保障。推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促進農民養老方式實現重大轉變。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基本建立起覆蓋數億農民的農村社會保障三項制度,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的願望正在實現。

  第七,清除不合理政策和限制,公平對待農民工。改革開放以來,進城農民工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卻長期沒有受到公平對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出要善待農民工,2003年果斷廢止城市收容遣送條例,著手消除對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進城務工經商的束縛,大規模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行動,大力整治農民工勞動就業環境。2006年國務院出台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文件,對做好農民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近年來,農民工就業領域不斷拓寬,工資水平逐步提高,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加快解決。在農民工問題上,從缺乏公平對待到善待、從限制進城到提供服務的根本性轉變,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進展。

  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們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推動了農村發展進步,而且取得了豐碩的“三農”理論成果,積累了解決“三農”問題的寶貴經驗,初步形成了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的制度框架,進一步探索和拓寬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農村發展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