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民進黨將再次就兩岸政策進行大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9 17:09:54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蔡英文以高票落敗“總統”選戰,民進黨內外都認為,她是敗在兩岸政策的“最後一裡路”,因而掀起必須調整兩岸政策的聲浪,就連李登輝、陳水扁都有此想法。為此,謝長廷大膽拋出“修改黨綱”主張,呼籲民進黨未來大鳴大放;“立委”黃偉哲則建議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昨天指出,黨主席蔡英文應在卸任前將“總統”大選期間有關兩岸政策主張變成黨的新決議文,取代舊的決議文。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此情此景,與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民進黨進行大陸政策大辯論及出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情況,頗為相似,但背景卻有所差異。今次是“總統”敗選之後的檢討,有被動的成分,甚至是在困境之下的“被迫突圍”動作;而前次則是為了迎戰“總統”大選的主動進攻作為。實際上,當年是民進黨在一九九七年第十三屆縣市長選舉中奪下多數席位,朝著“地方包圍中央”的目標只剩下“最後一裡路”,但又擔心“台獨黨綱”是民進黨奪取“中央政權”的“罩門”,再加上江澤民主席當年訪問美國,中美達成“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共識,美方重申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不支持“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立場,震撼了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台灣朝野,使得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公開指出,“台獨黨綱是歷史文獻”,民進黨願與大陸進行“黨對黨談判”,並期盼兩岸早日實現“三通”,但卻遭到黨內其他主要派系的反對,因而進行了“中國政策大辯論”,許信良一方提出“大膽改進”,“新潮流”等則主張“強本漸進”,最後形成“強本西進”的共識。

  翌年六月底至七月初,美國總統克林頓回訪中國,重申其對台“新三不”政策,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再次引起了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台灣朝野的震動。當年底,施政滿意度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陳水扁爭取連任台北市長失敗,決定趁勢轉戰“總統”大選,而按國際經驗,凡是在任者爭取連任,只要施政滿意度過半即可成功連任,故民進黨內不少人認為,陳水扁主要是輸在“台獨黨綱”上,因而黨內又掀起是否需要修改“台獨黨綱”的爭論。“正義連線”會長沈富雄指出,在歷次單一選舉中民進黨都被對手抹黑為“台獨暴力黨”,吃虧很大,而其實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與李登輝差異不大,但國民黨的大陸政策被外界解讀為“安全”的,民進黨卻是“危險”的,實在不公平。既然如此,他提案將黨綱中“公投決定是否台獨”改為“更改國旗、國號問題,由全民決定是否依法處理”。就連號稱為“台獨理論大師”的林濁水也認為,民進黨在本次市長選舉中,犯了過度偏向“台獨”極端的錯誤,但卻又認為要求修改“台獨黨綱”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而主張修改“台獨”策略。許信良的幕僚陳文茜和民進黨組織部主任陳昭南則主張以“附加條款”方式處理“台獨黨綱”問題。最後,大致上是以除文茜、陳昭南的方式處理,黨綱黨章修改小組推出了承認“中華民國”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並於一九九九年五月八至九日召開的民進黨八屆一次全代會獲得通過,祈以“後法優於前法”的法理原則,成為民進黨在不更動“台獨黨綱”的前提下,具體宣示承認“中華民國”國號”的階段性政治綱領。這也是陳水扁能獲勝“總統”選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一態勢,使到民進黨內的開明人士有進一步想法。二零零零年後,剛當選民進黨主席的高雄市長謝長廷,決定應廈門市長的邀請訪問廈門。為此,他提出了“憲法一中”和“一個國家兩個城市”的理論。但在辦理手續時,卻遭到剛就職“總統”不久,本也一心要在兩岸關係上有新突破的陳水扁的忌諱,擔心會被謝長廷“搶飲頭啖湯”而將之壓下。但在當年的黨代會上,剛從澳門歸來,據說曾在澳門與“北京來人”秘密會見的中常委陳昭南提出“廢除台獨黨綱”提案,但卻遭到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封殺而胎死腹中。

  此後,由於陳水扁試圖尋求與北京和解的動作,遭到諸如瑙魯與台灣“斷交”等事件的刺激和挫折,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大搞“一邊一國”、“終統廢統”和“入聯公投”,黨內“台獨”意識又再高漲,黨主席游錫還主導通過了《正常國家決議文》,否定了“台獨”意識相對較弱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文章續道,在今次“總統”選舉過程中,民進黨內有人曾向蔡英文建議,由於近年已經歷了北京制訂《反分裂國家法》,連戰登陸並與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馬英九就職後恢復兩岸談判並簽署了包括“CEPA”等多項協議,兩岸實現“三通”,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兩岸經濟依存度增強,民進黨倘未能擺脫“台獨黨綱”和《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束縛,要想贏得這次“總統”大選將會十分困難,建議再通過一個新的“決議文”,應比《台灣前途決議文》更為靈活進取。據說蔡英文也同意了此議,但不知為何,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的卻是《台灣新世代社會經濟決議文》,只是圍繞著台灣內部事務上兜轉,並未涉及兩岸關係定位。此可能就是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反對“CEPA”的黨內立場依據。黨內開明派認為,這是蔡英文無法在“最後一裡路”擊上高峰的致命原因。因此,近日黨內有人提出修改“台獨黨綱”,不足為奇。

  其實,就在“總統”選舉投票前夕,民進黨內已有一股力量,推動蔡英文轉變兩岸政策。因此,蔡英文確曾有所調適,在堅守“台獨黨綱”底線的同時,不再主動批評“九二共識”,還要求其團隊尤其是發言人群必須盡量避開統獨問題並予以模糊化,不要“刺激”對岸。與此同時,拋出橄欖枝,釋出要與對岸和解的訊息,甚至以民進黨沒有國民黨“內戰包袱”的“優勢”,努力形塑民進黨比國民黨更重視、更有利處理兩岸關係的形象。蔡英文還希望能更進一步,以民進黨的不再批評“九二共識”,來換取大陸方面囿於民進黨有可能再次上台,但又不能停止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而寬鬆化對“九二共識”的內涵。蔡英文甚至在電視辯論的前一晚突然召開記者會,宣佈贏得勝選後,將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透過不同管道進行多方面對話溝通,為執政後的兩岸正式協商鋪路。她還保證,過去三年,馬政府兩岸簽署的各項協議,新政府都不會貿然終止;至於人民有疑慮的部分,政府也會循民主程序透過朝野協商的共識來妥善處理。但由於蔡英文並未能全面轉變,再加止蔡英文本人遇事迴避閃躲的表現,令人們難以信得過她的“轉變”,因此輸在“最後一裡路”。

  現在,提出檢討甚至是修改“台獨黨綱”的,既有當年主張“大膽西進”的許信良,“憲法一中”的謝長廷,原是陳水扁公室主任,後來被“羅馬兵團”排擠出去,轉為跟隨許信良的陳淞山,在“中國政策大辯論”中痛斥“強本西進”完全錯誤的郭正亮,也有當年堅持“強本西進”,但後來卻轉趨明智,因而被遊錫打為“十一寇”的“新潮流”段宜康,以及曾任“行政會”研考會主委的林嘉誠,以至是“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一邊一國連線”成員黃偉哲等。或許,在今年夏秋間舉行的第十六屆全代會上,會有一場激烈爭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