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廣東保障民生:63%財力推進民生建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2 09:16:23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南方日報報道,“十二五”開局之年,廣東吹響了“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號角。正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所述,“轉型升級是手段,幸福廣東是目的”,改革和發展的依歸都是為了改善民生。從2011年來看,廣東牢牢把握住了這一根本目的:全廣東省民生投入達4233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比63%,比2005年的40.36%提高了超過22個百分點;廣東省級預算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均衡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支出更占到一般預算支出的77.71%。

  將改革和發展的成果轉化成人民群眾的福祉,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給力的幸福、更長久的幸福,一直都是廣東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著力之處和努力方向。不過回顧2011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一些典型的變化特別值得稱道:不僅民生資金從以往“舍得花”向“花得好”轉變,許多民生項目也逐漸從“事務型”向“服務型”轉變;此外,在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點題下,廣東已經著手探索建立為民辦事問民意的機制,確保“群眾的幸福由群眾做主”;全國首個幸福指標體系也在廣東率先編制實施。

  不僅如此,2011年,“基本民生”建設持續推進。

  兩年前,廣東省政府公布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開始從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以及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等八大方面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來自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廣東省財政在這八大領域的投入達到1672億元。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對此高度評價:廣東早於國家兩年提出首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專項規劃,這也是廣東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典型應戰模式,目前來看實施效果顯著,對全國乃至其他省份都極具借鑒意義。

  “底線民生”也得到保障,在調動全社會力量下,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最大可能的關心和幫助。

  2011年是廣東扶貧“雙到”攻堅之年。來自廣東省扶貧辦的數據,3409個貧困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變化,500人以上的自然村實現通路、通郵、通訊、通電。截至2011年底共有31.5萬戶、134萬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分別占貧困戶總數37萬戶、貧困人口總數157萬人的85%、86%。此外,廣東省最低工資標準持續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速創1981年來新高,城鄉收入比近8年來首次縮小到3倍以內;廣東還多次向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支持平價商店等,共計近9億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