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快評:第三勢力 呼之而不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9 00:06:46  


  中評社快評/聯合報的社論說:這次大選,宋楚瑜號稱擁有破百萬人的連署數,最後僅獲得卅多萬張選票,不僅重蹈二○○六年參選台北市長的覆轍,得票率甚至更低。宋楚瑜的神話,至此已告畫下句點;但這是否意味台灣“第三勢力”已毫無空間,則未必盡然。 

  該社論說,宋楚瑜的慘敗,與其說是“棄保效應”發酵,不如說是台灣“兩黨政治”的架構已經逐漸確立,只是宋楚瑜及其人馬尚未清楚意識到此一形勢。事實上,以台灣近年的藍綠對峙,不少民眾也一直期盼政治上能出現有效的第三勢力,打破朝野惡鬥的僵局,為台灣創造更寬闊的政治天空。但宋楚瑜的出現,雖製造了一定的政治張力,卻遠不足以撐開藍綠分據的空間。

  該社論認為,從民主的競爭與提昇的角度看,台灣確有第三勢力存在的空間,那也將有助於突破目前藍綠兩極對峙的僵局。同時,藉由其槓桿作用,也可以擴展政治及社會議題的多元性,使思考焦點從統獨意識型態向外擴散。但在政治現實上,藍綠沿著統獨、族群軸線對立的態勢,卻已形成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新興政治力量若不能在藍綠之外開拓出新的價值,就注定只能在“兩大”之間游走,成為附庸角色。 

  我們認為,關於第三勢力問題,是台灣各界長期討論,甚至有很多政治人物親自在實踐,以求得證實。但是,歷次選舉均無情地擺出這樣的事實:台灣沒有第三勢力的發展空間。第三勢力,呼之而不出。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台灣的政治結構屬於“二元結構”,藍綠不同的意識形態、政治主張、支持者均佔據最大的板塊, 而且基本固定,難於鬆動。這就在最大的空間上,擠壓了第三勢力擴張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第三勢力無法形成在政治板塊中有一定分量的實力,這是結構性矛盾,無法克服。

  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以第三勢力來標榜的政治組織,多是為一個政客服務的,如李登輝與台聯,親民黨與宋楚瑜,個人與黨不可能分割。這樣的一人黨,是不可能有廣泛的號召力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