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報:孔慶東不懂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30 09:55:31  


  中評社台北1月30日電/聯合報30日發表社論說,孔慶東是北京大學教授,自稱是孔子後裔。他先在電視上辱罵香港人為“狗”,引發陸港兩地人民相互惡感升高;他接著砲口轉向台灣,批評台灣選舉是電視連續劇式的“假民主”,還說馬英九得票還不到“半個北京”多。

  社論說,孔慶東的言行,說明了三件事:一,作為大陸第一名校,北大教授素質參差不齊。二,即使是孔子後裔,未必通達事理。三,中國的言論尺度,或者不如外界想像的嚴厲。試想,一名教授持續散播粗暴的族群和地域仇恨言論,挑起了兩岸三地民眾的敵意,還洋洋自得,無懼任何社會規範或道德制約,難道不是奇怪的事?

  我們關心的,其實不是孔慶東個人言行與價值的乖張;我們關心的,是兩岸三地人民如何在日趨頻繁的接觸中認識彼此的歧異,並設法深化了解,而不是增加猜忌。差異不一定是壞事,就像有時衝突或糾紛也能激發新的和平思維。最怕的是,如孔慶東般具有公共知識分子身分的人不珍惜自己的角色,不根據理性就事論事,反而以偏激、低俗的言論來挑撥群眾情緒。他滿足了自己個人英雄主義的幻覺,卻把仇恨和對立留給社會。

  社論說,以大陸女童在香港地鐵吃麵引發的糾紛為例,其實是任何不同文化的碰撞都會發生的事;大陸觀光客需要學習香港社會的法治規範,香港人也要學習以更得體的方式來對待大陸來客。包括北京和香港政府,都應警覺到兩地交流中日益增加的摩擦,設法調控觀光客數量,甚至增加陸客的行前教育等。否則,若港人一直覺得生活品質與資源遭到陸客和移民的侵蝕,而大陸人則認為港人倨傲、不友善,交流反而帶來雙方心理上的疏遠和隔閡,便得不償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