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海灣局勢緊綳 中國穩中漁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1 00:47:02  


位于北京的一處煉油廠
  中評社香港2月1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乍看上去,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似乎是其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出於對“互不侵犯”原則的堅持,中國反對將制裁作為外交工具,反對美國和歐洲就伊朗的核野心進行制裁。然而與此同時,當歐美的禁令生效之時,消費伊朗五分之一出口原油的中國,將有望坐收不菲的折扣。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刊文指出,無論中國本意如何,這一項利己的政策已經被巧妙披上了外衣。將“能源安全”作為政策優先考量的中國,與那些被西方從國際社會剝離的國家,如分裂前的蘇丹或者還未跳起民主之舞的緬甸,早先就頗有來往。而伊朗,中國早就與之建立了長期的商業聯繫,並把它視為了重要的廉價能源供應者。自然地,中國會避免去責難這樣一位值得信賴的老朋友。

  此外,中國比以前有著更多的理由去質疑美國制裁伊朗的動機。從北京的視角去看,奧巴馬在去年11月宣布重返亞洲並且要在澳大利亞北部建立永久軍事基地,這幾乎是公開的冒犯。這還是在向亞太地區傳遞信息,美國現在將經濟與軍事迅猛發展的中國視為了針對其利益的主要全球戰略威脅,一個其決心進行反制的威脅。雖然中國的眾多鄰國都對美國的回歸都表示了歡迎,但這產生的效果也只是將局面攪得更糟。

  雖然說中國反對制裁伊朗有可能確是出於一種真實的恐懼,如果霍爾木茲海峽遭到封鎖,中國將面臨高企的油價以及爆發災難性衝突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