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民進黨在主席選舉和檢討中向下沉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5 16:10:10  


  中評社香港2月5日電/蔡英文按照民進黨的傳統,在“總統”大選失利後宣佈辭去主席職務。但為利於工作起見,留任至二月二十九日。這就將導致產生兩個問題,其一,是從三月一日起至五月間的新任主席就職止,必須由一位代理主席統管黨務;其二、必須選舉產生新主席,而這已定於五月二十七日進行。

  新華澳報4日刊登富權的文章說,其實,嚴格來說,蔡英文的“引咎辭職”,似是“多此一舉”。一方面,民進黨雖然在“總統”大選中失利,但在“立委”選舉中卻可算是大有斬獲,取得二十七席區域“立委”,十三席不分區“立委”,共四十席,佔總議席的百分之三十五,比上屆大有進步。尤其是攻破了幾個“藍大於綠”的選區,包括台中市東西南區的林佳龍氣走老將黃義交;彰化縣第四選區的魏明穀打敗蕭景田,台東縣的劉櫂豪趕走了饒慶鈴,澎湖縣的楊掀翻了林炳坤等。而且,國民黨的幾位超級戰將林益世、邱毅、周守訓等都落了選。因而可說是扯平,彌補了“總統”大選的失利,不必辭職。

  另一方面,按照《民主進步黨黨章》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民進黨在在野時,“主席由全體黨員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一次。主席出缺時,所餘任期未滿一年,由中央執行委員互推一人代理;所餘任期超過一年,應擇期由全體黨員投票補選之。代理主席或補選產生之主席,其任期均至補滿原任期為止,任期超過一年者,視為一任。”而蔡英文從二零零八年起,已連續出任兩任黨主席,其正常任期也是到今年五月間為止。因此,即使是她不辭職,其任期也已剩下不多,而且也不可能再競選下一任黨主席。這就使人對她的辭職,有多此一舉的感覺。

  據說,蔡英文為安定選後綠營的低迷氣氛,曾於農曆大年初三親自勸進陳菊考慮接下重擔出任代理主席,但陳菊並未給予正面答案,一切仍等待她點頭。

  然而,這只是徵詢意見而已,她並不能任命陳菊出任代理黨主席,因為依據民進黨內規規定,縣市首長為當然中常委,如果黨主席在位因故不克參加中常會,可由主席指派一名中常委代理黨主席,但蔡英文是宣佈辭職,不得再自行指派代理人,必須由中執委互相推選產生代理黨主席。因此,準確的說法,應是她動員陳菊出來參加代理黨主席互選。

  如果要說出任代理黨主席必須具有資格,陳菊確實是完全有資格。因為她是民進黨十八名創黨成員之一,資格甚老,而且組織能力不弱。民進黨的大型集會,如由她當主持,氣氛將會甚佳。何況,由高雄市長身份出任黨主席,已有謝長廷的先例。但是,陳菊的身體欠佳,曾經中過風,前年台風襲台時,她體力不支,返回官邸休息,而鬧出了大風波。而高雄市距離中央黨部所在的台北市又較遠,她不可能“蠟燭兩頭燒”。而且,陳菊是“新潮流系”的創流元老,當年她競選高雄市長時,“新系”傾巢南下助選,當選後又有大批“新系”流員進駐高雄市政府,已經引起黨內側目,倘她出任代理黨主席,未必能服眾。因此,她的推辭也就是情理中的。

  按照過去經驗,當黨主席離境、出差,參與黨內初選不克出席時,都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代理黨主席。但柯建銘的“扁系”色彩甚濃,這次“總統”大選已證明“陳水扁牌”已是“票房毒藥”,黨內避之不及。而且,新一屆“立法院”剛成立,民進黨黨團自我期待能對馬政府起到牽製作用,為避免柯建銘身兼二職影響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戰力,也不適宜出任代理主席。

  目前在中常委中曾任黨主席的,有謝長廷。但顯然他目前並無此意願。而傳出有意接任代理主席並參選黨主席的,則有蘇貞昌、賴清德、蘇治芬、蘇煥智等人。另外,也有傳說,為實現“世代交替”,蔡英文寄望蕭美琴參選黨主席。

  這就將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因為在上述被“點名”的人士中,除蘇治芬之外,都是“新系”或親“新系”人士。其中陳菊、賴清德是“新系”資深流員,蘇貞昌是“新系”力挺之人,蕭美琴則是親“新系”,因而在二零零八年的“立委”黨內初選中,她被視為“十一寇”之一,被打翻在地。蘇煥智雖然已退出“新系”,但仍被視為是“新系”成員。黨主席之爭,就將會是“新系”的內部競爭了。

  這就將會遇到一道難以跨過的“坎”。“新系”雖然紀律嚴明,影響力大,但人數不多,且在黨內遭到其他派系的忌恨。游錫出任黨主席之時,主導黨代會通過了解散派系的決議,就是覷準了黨內其他派系忌恨“新系”的心理而操作的。因此,即使是“新系”只有一名參選者參加黨主席直選,都可能鬥不過其他派系,何況“新系”還有這麼多人參選?當然,如果全部參選者都是“新系”,沒有其他派系人士,那麼,黨員們在沒有其他選擇之下,也就只能是從中挑揀一人了。但是,因此又將會導致投票率超低,甚或是即使有前往投票,也將會投下廢票或空白票。

  其實,民進黨在忙於推選代理黨主席及選舉新一屆黨主席的同時,更應檢討敗選的原因。實際上,馬英九在勝選之後,銳意改革,呈現一片“向上提升”的氛圍。但民進黨內卻是萎蔫不振,甚至連蔡英文也要到二月底才提出敗選檢討報告,這與過去的明快作風相比,真是令人有“向下沉淪”之感。在黨內對敗選有兩個不同觀點之時,倘若不及早作出結論,並科學地找出失利的真正原因,加以改進,在藍綠基本盤已經固化之下,就將永遠是在野黨。

  不過,蔡英文總算是明確指示,民進黨將會增設常態性的“選舉研究中心”。 

  而過去民進黨中央也曾設立“選舉對策委員會”,首任執行長為遊盈隆,後來卻廢掉了該單位。這恐怕也是民進黨的選票開得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在“總統”大選過程中,遊盈隆所作的民調是綠營幾個民調單位中最為準確的,也較為接近開票的結果。為此,他曾多次以其民調提醒蔡英文,但因為與綠營其他民調單位的“蔡英文將贏二十五票”樂觀預測相比,遊盈隆的民調卻是蔡英文將輸給馬英九,而遭到黨內唾罵。倘當時蔡英文能相信和接受遊盈隆的民調,及時調整策略,即使仍是會輸,也不會輸八十萬票這麼出乎意料之外。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