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改革尚未成功:重讀小平南巡講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8 09:53:31  


 
  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讓十多億中國人從對姓“社”姓“資”的糾結中解脫出來,專心於經濟建設。中國的人民生活與綜合國力走上了改善與增長的快車道。
 
  馬克思判斷社會制度優劣,只有一個標準,即看對經濟發展是促進還是束縛。迴首六十年,用馬克思的觀點評判,階級鬥爭與改革開放,究竟哪個“一抓就靈”?答案不言自明。鄧小平開啟了中國的改革。不過,他沒有完成中國的改革。改革使十多億中國人擺脫了“共同貧窮”,並且“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共同富裕”的目標成功了一半。
 
  鄧小平清醒地看到,伴隨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中國勢必面臨“兩極分化”的問題。他二十年前的設想是,在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 。
 
  文章表示,今天中國的現實,正如鄧小平擔心的,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凸顯。特別是權力進入市場產生的腐敗現象,既加劇了兩極分化,又加深了社會的不滿。遏制腐敗、改善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公平正義成為公眾突出的訴求。
 
  繼續改革中國政治經濟體制中的弊端,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是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和《憲法》,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正式接受了這一使命,這是使命的開始而非完成。

  要完成鄧小平未竟的事業,中國的改革開放決不能動搖和倒退。面對貧富差距加劇的現實,有人提出經濟體制應該“改回去”,用計劃經濟和公有制解決兩級分化。實踐已經證明,這樣做的前途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貧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