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越南抵抗中國魅力攻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9 11:26:53  


越南首都河內舉行“漢字展”(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2月1日載文《越南抵抗中國魅力攻勢》,摘要如下:

  與中國2000多年的密切交往,使越南成為東南亞“中國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中國文化影響只鑄就了越南文化特性的一個層面。對東南亞和西方文化的借用形成了越南文化的另一層面,但本土傳統、風俗和慣例仍是起決定作用的最重要和最堅實因素。

  在過去的2000年中,越南汲取中國文化的過程有兩個特點:一是出於自願而非北方鄰國的強迫;二是有選擇地借用。因此越南的“中國化”也可以被解讀為對中國元素的“越南化”。儒家思想傳入越南即是例證之一。越南從中國獨立後將儒家思想當作一種建國工具而非中國強加的文化傳承。越南人還對引進的思想進行重大調整。如,與中國儒家傳統相反,越南社會更加注重女性的社會權益。

  雖然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越南的“中國化”逐漸褪色,但在2000多年間,中國為越南留下大量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完全消除的文化影響。最近,隨著中國重獲全球強國地位並尋求向全世界傳播軟實力,越南又在遭受中國的“魅力攻勢”。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越南就開始被淹沒在以歷史劇、音樂、電影和武俠小說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海嘯”中。但這似乎已引起越南當局的警覺。某些評論家甚至抱怨,廣受歡迎的中國電視劇使越南人更熟悉中國歷史而非本國的。

  儘管中國流行文化廣受越南民眾喜愛,但當中國有意宣揚有利於本國的文化價值觀時,其文化影響似乎就會遭遇更強抵抗。例如,作為中國向全球推廣軟實力重要項目並收獲頗豐的孔子學院,至今尚未在越南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的“魅力攻勢”很有可能向全球擴張,但或許將在越南遭遇嚴重挫折。即便自願從中國汲取各種元素組成自身文化的重要層面,越南仍記得中國文化的強大同化作用。因此,越南對中國文化的過分熟悉或將成為中國試圖向越南推廣軟實力的障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