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媒體觀察:日本為何“不聽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6 00:31:43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在美國宣布新一輪制裁伊朗措施以來, 1月中旬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會晤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時表示,美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盡快結束與伊朗的石油貿易關係。安住淳回應道,日本會逐步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然而,其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卻否認了安住淳的言論,明確表示安住淳所言僅僅代表他個人的意見,並不代表政府立場。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也在記者會上坦言:“在處理伊朗石油進口問題上,日本必須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能完全按照美國的時間表和要求來做”。解放日報文章稱,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外交居然在伊朗問題上表現出自主性,至今未變,令人刮目相看。

  其實,日本政府為確保原油供應穩定而展開自主的能源外交有前例可循,1973年發生石油危機之際,田中角榮內閣的表現與當今野田內閣的表現頗有相似之處。當年10月初第四次中東戰爭伊始,日本追隨美國支援以色列、壓制阿拉伯國家的政策,信誓旦旦地承諾“與美國保持一致”。然而,隨著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把石油出口對象國劃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決定對“友好國家”維持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大幅度削減供應,對“不友好國家”則實施全面禁運,並將日本列為“中立國家”之後,85.9%的石油來自中東的日本國內立即出現石油價格暴漲進而帶動物價全面上漲,全國人心惶惶,出現了搶購日用品風潮。面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在安定國內秩序,增加石油儲備,厲行節能和大力發展核電等替代能源的同時,緊急開始了“乞油外交”,特別是在當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一反以往追隨美國的立場,投票支持阿拉伯反對以色列侵略的鬥爭,最終爭取到被升級為“友好國家”,使供油削減額度得以大幅降低。

  日前野田首相的表態可能意味著日本將重演近39年前的石油外交,這是因為過去5年來,日本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雖已減少40%,但仍占日本原油進口總量的10%左右,更重要的是日本對中東石油進口依存度依然高達86.6%(2010年的數字)。去年“3.11”大地震引起核洩漏以來,日本從中東進口用於火力發電的石油天然氣的進口量還逐月增加,如果西方國家全都配合美國實施對伊制裁,一旦把伊朗逼急了,導致霍爾木茲海峽被伊朗封鎖或波斯灣出現動蕩,日本70%以上的石油進口都將受到影響,為此日本或將可能重溫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噩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