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在美國友好團體歡迎午宴上演講(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6 13:37:25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有句民諺,飲水不忘掘井人。我們會永遠緬懷當年以非凡戰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開中美友好合作大門的兩國老一輩領導人。40年前,尼克松總統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同尼克松總統以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和戰略會談,打破了兩國多年相互隔絕的堅冰。40年來,尤其是建交33年來,兩國人民友好不斷加深,互利合作持續擴大,利益交融更加緊密,持續造福於兩國人民,也有力促進了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中美關係也曾經歷風風雨雨,但總的趨勢是在不斷前行中。有詩雲:“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的條件下,中美友好與合作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不可阻擋、不可逆轉。

  女士們、先生們!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10年,中美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該認真落實去年1月胡錦濤主席同奧巴馬總統就建設中美合作夥伴關係達成的重要共識,拓展兩國利益匯合點和互利合作面,推動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努力把兩國合作夥伴關係塑造成21世紀的新型大國關係。為此,雙方可在以下4個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第一,持續增進中美相互理解和戰略信任。人無信不立。中美兩國利益攸關,戰略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礎,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間越大。雙方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奧巴馬總統曾多次重申,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並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拜登副總統去年8月訪華後也專門發表文章強調,中國的崛起並不意味著美國的終結。我們願同美方一道,保持高層密切往來,充分利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兩軍交往等各種渠道,多對話、多交流、多溝通,加強對彼此戰略意圖和發展走向的了解和認知,努力避免誤讀、防止誤判,以相互理解和戰略信任進一步挖掘中美互利合作的巨大潛力。

  第二,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說過:衡量朋友真正的標準是行動而不是言語。歷史表明,每當兩國對涉及對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問題處理得比較好,中美關係就比較順暢和穩定。反之則會麻煩不斷。我們希望美方始終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也希望美方切實履行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反對“西藏獨立”的承諾,慎重妥善處理涉藏問題。由於各自現實國情和歷史文化不同,中美在人權問題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縱觀人類歷史,人權事業的發展始終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中美兩國可以繼續開展對話交流,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尊重對方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發展道路的共識,進一步完善兩國人權事業。

  第三,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贏的格局。中美交流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建交33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180多倍,去年已達到4466億美元,今年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近10年來,美國對華出口增長468%,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採取積極措施擴大進口,尤其是擴大自美進口。2006年至2011年,中國政府每年派出的投資貿易促進團累計從美國採購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2011年,中國貿易順差從國際金融危機前的3000多億美元降到1500億美元,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7%以上降到2%,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很重要的方面,是美國自身經濟政策和結構的調整,包括取消對華出口種種限制,特別是儘早放寬對華民用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這既有利於平衡中美貿易、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也有利於改善美國國際收支結構。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了促進中美貿易投資一攬子合作倡議。雙方應該繼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從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推動中美經貿合作,不斷打造互利合作新亮點。

  第四,不斷加強在國際事務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協調合作。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複雜的變化。中美在國際事務中共迎挑戰、共擔責任,既是兩國合作夥伴關係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盼。應該進一步通過雙邊和多邊機制,加強中美在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等熱點問題上的協調,推進在氣候變化、反恐、網絡安全、外空安全、能源資源、公共衛生、糧食安全、防災減災等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亞太地區是中美利益交匯最集中的地區,理應成為中美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重要平台。中方歡迎美方為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希望美方切實尊重包括中國在內的本地區國家的利益和關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