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兩岸罩門 蔡英文應幫民進黨解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7 07:57:23  


選舉戰略出問題,反映出的究竟是蔡英文個人的局限,還是民進黨的兩岸罩門?
  中評社台北2月17日電/台灣大選都過了一個月,民進黨數易其稿,好不容易才提出敗選報告初稿,這份報告仍未直指問題核心;但他們至少願意承認,敗選關鍵在於,選民對民進黨執政沒有信賴感,導致中間選民最後轉向。這個認知卑之無甚高論,但對向來閉關自守的民進黨而言,他們至少已經走出反省的第一哩路。 

  民進黨檢討報告指出,“我們的觀察是,最後兩周中間選民的變化,是一個關鍵。我們在中間選民當中一直領先,但最後變化的原因,一個是‘執政能力信賴度’,二是‘兩岸經貿威脅論’,這是民進黨要面對的課題。” 

  中國時報社論說,姑且不論中間選民受到兩岸經貿威脅的說法是否合理,民進黨對中間選民最後轉向的觀察,應該還算切合實情。確實,依照中間選民的特性,他們向來容易對執政者不滿,但是中間選民既然政黨屬性不強,通常會到最後關頭才決定甚至改變投票對象;這次“總統”大選之所以長期膠著未明,雙方陣營互有勝負,反映出的正是中間選民精打細算的審慎特質。可以說,正如民進黨檢討報告中所言,是中間選民決定了這次“總統”大選。 

  針對這群中間選民,民進黨的檢討報告中也指出,選民確實對民進黨執政後,可能出現的經濟變動產生疑慮,因而降低對蔡英文的信任度。這個認知何其昂貴,是民進黨付出敗選的慘痛代價才得到的;但其實早在去年,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早就苦口婆心的提醒民進黨,有一成多的“經濟選民”,站在政黨監督的立場,他們可以支持民進黨地方執政,但是面臨“中央”政權的轉換,只要民進黨仍抱持毫無彈性的台獨立場,這些經濟選民就不放心將“中央”政權交給民進黨。 

  檢討報告中最難評斷的部分,應該就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功過;確實,要不是蔡英文臨危受命,民進黨不可能迅速從谷底爬起,強而有力的挑戰國民黨。也正是靠著蔡英文溫和理性的形象,民進黨才能在穩定綠營基本盤之後,搶攻中間選票;但是,到了選舉後期,蔡英文卻轉向深綠,不但強烈否認九二共識,數次批評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是傾中賣台,更抹黑支持兩岸穩定的企業家,是大陸操作恐嚇牌的打手。 

  正如許信良所言,民進黨後期選舉的操作,是嚴重的戰略錯誤,激起企業界、中間選民、甚至美國的危機感,擔心民進黨上台將改變兩岸現狀;民進黨將藍營“棄宋保馬”也列為敗選因素,但這同樣反映出選民有強大的危機感,宋楚瑜才會被棄得這麼徹底! 

  選舉戰略出問題,反映出的究竟是蔡英文個人的局限,還是民進黨的兩岸罩門?持平而言,蔡英文確實改善了民進黨的形象,賦予該黨一個理性的面孔,但在深入探討民進黨兩岸路線上,蔡英文卻是第一哩路都尚未開始;這牽涉到的既是蔡英文個人仍有“聯美打共”的冷戰年代幻覺,更嚴重的是,民進黨不但仍困於毫無彈性的台獨黨綱框架中,還繼承了老國民黨時代的仇共情結。 

  確實,即使已經走上檢討之路,民進黨仍無法務實面對黨的老包袱,這份檢討報告還是避重就輕,一再強調的還是“國民黨的恫嚇”,而迴避了民進黨在九二共識議題上犯的戰略錯誤。 

  比較值得慶幸的是,在沉默多年之後,民進黨再度出現百花齊放的論辯風氣。除了許信良呼籲民進黨轉型,建構與全球立場一致的兩岸立場;長年鑽研兩岸議題的郭正亮提醒,這次大選證明兩岸“政經分離”走不通,必須務實提出北京“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兩岸框架;民進黨大老謝長廷也再度提出建立“憲法”共識,讓民進黨路線更趨向中間。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更直接說,若不面對兩岸問題,下次選舉恐怕還是無法擺脫包袱。 

  民進黨檢討報告將於下周正式定案,接下來蔡英文也將正式卸下黨主席之職,也許,她離開黨以前的最後一件差事,就是在檢討報告中直指民進黨的兩岸罩門,為黨開啟轉型之路。若能如此,她就幫了未來民進黨領導人一個大忙,更重要的是,未來的領導人務必要維持黨內目前這樣大開大閤的討論風氣,民進黨才可能找到重返執政之路。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