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從小立志當火車司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9 09:45:40  


馬英九(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2月19日電/馬英九在最後一期的“治國週記”中表示,鐵路與火車對台灣社會變遷、交通發展,乃至全民的記憶,有非常重要意義;尤其很多老車站、老火車或老路線都已經復駛,代表台灣社會樂於從歷史中找尋新的力量,因此,他期許官民合作共推鐵道文化的創新與保存。 

  中國時報報道,“治國週記”即將轉型,昨天是最後一期。“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表示,未來要轉型成為何種形式,目前還在研究中。 

  以“火車向前走,記憶不撤守”為主題,馬英九邀請長年關懷鐵道文化的學者蘇昭旭對話,共同分享鐵道對台灣發展變遷的意義、鐵道文化與旅遊魅力等心得。 

  從劉銘傳在台創建鐵路,今年剛好是一二五周年,提起火車,自稱是“劉銘傳迷”的馬英九說,小時候每次搭火車,一定會跑到火車頭去看,然後向司機表示敬意,因為一個人能夠操作這個龐然大物,一定是偉大無比,因此他從小立志當火車司機。 

  馬英九表示,一月卅一日媒體報道“火車醫院”,也就是台北機廠馬上就要關閉了,引發關注。他希望鐵道運輸將來成為島內運輸的主力,因為從節能減碳的角度來看,遠比公路運輸來得更為經濟與節能,鐵道運輸應該是越來越旺才對,不會消失、更不會衰退,因此更有理由把過去鐵道的歷史好好保存下來。 

  蘇昭旭指出,阿里山鐵路不但是亞洲窄軌鐵路最高,高度還超過三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核定的世界遺產鐵路,將來希望能夠透過民間與官方的努力,讓阿里山鐵路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對於鐵路運輸發展出的文創產業,馬英九也相當肯定,他舉出包括“永保安康”、“追分成功”車票及鐵路便當,還有用鐵軌切成工字形,做給情人的“鐵不出軌”等,他期許未來在官方及民間合作下,一起推動台灣鐵道文化的保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