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會觀察:深化改革成中國各階層的共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8 10:29:23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龍年新春,正當一些企業為國際市場萎縮導致出口受阻而頭疼時,遠在中國西部的四川新力光源公司卻訂單不斷。正是開發出了全球領先的稀土光源產品,新力光源才打入了標準苛刻的歐美市場。“變,才是不變的道理。”新力光源董事長張明說,公司去年在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今年將超過1億元。

  據新華社報道,以節能為特徵的稀土發光材料被稱為“人類未來照明的主旋律”,新力光源抓住新機遇,通過轉型創新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推出了新產品。而與此同時,一些固守舊市場、老產品的中小企業,卻出現了破產。

  “面對復甦乏力的世界經濟,企業不求變求新,就會走進死衚同。”張明說,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有一點是相同的:不改革,一樣沒有出路。

  張明的比喻傳達出不少中國人的心聲。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績,但仍有不少難啃的“硬骨頭”。在本屆政府執政的最後一年,中國民眾對進一步深化改革抱有殷切期待。

  2011年中國GDP增長9.2%,超過47萬億元,穩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椅。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格外耀眼。這是30多年改革成果的體現。

  “老百姓最擁護改革。”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資陽市雁江區迎接鎮分水村黨支部書記楊翠芳說,“農民告別皇糧國稅,逐漸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這都是改革的成果。我當了20年村支書,每天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他們的想法我最清楚。”

  “改革是中國修復自身問題的內在需要,也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重慶鋼鐵(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潘向宇說。

  重鋼去年慶祝了建廠120週年。這家創始於張之洞、為新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企業,曾在計劃經濟時期陷入困境。上世紀80年代,重鋼率先突破鋼材購銷模式,推動廠長負責制,開啟國內鋼鐵企業市場化、自籌資金搞技改先河。進入新世紀,重鋼推動特鋼公司破產關閉,近年又併購本土小型鋼鐵企業,組建重鋼股份公司,一直品嘗的是改革甜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