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書豪何以徵服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8 11:40:17  


  不久前,誰都不知道林書豪是誰。現在,誰都知道。
 
  雖然紐約尼克斯隊2月17日輸給了平庸的新奧爾良隊,七連勝美夢破碎了,但這小退步並不能玷污亞裔球員在NBA平步青雲的美好。林書豪風靡一時,錶面上有些簡單的原因。有人視他為“姚明2.0”,但他還有控衛的手巧和速度。他沒上過籃球名校卻有哈佛學歷。最重要的是,林的人生故事與場上態度一樣:全力以赴,決不投降,吃苦耐勞,精益求精。
 
  但這不足以說明“林書豪瘋”的深遠意味。在我看來,林書豪不僅引起了美國人的好感和好奇,似乎也刺激了他們對三種問題的反思:階層摩擦,中美關係,和體育文化。
 
  在林書豪一場拿到38分後,一位籃球評論家不無諷刺地說,NBA招工的新對手是華爾街投資銀行,因為雙方都想招募常春藤盟校人才。這句話貌似有言外之意:哈佛畢竟是美國有才、有錢、有權之人的滋生地。自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陷入了空前的低谷,進一步擴大了國家的貧富差距,削弱了中產階級,但對大多哈佛畢業生而言,好職位仍然是垂手可得的,尤其在財經界,他們算是全球化技巧經濟的“勝利者”,屬於所謂的“1%”。
 
  反過來說,公共大學生的處境越來越難了,就業機會較少,社會流動性遠不如前日。同時,非裔美國人的人均GDP、教育水平、就業率仍然低於國家平均水平。所以,體育,對出身貧窮的青年,特別是非裔美國人,就提供了一條社會上升管道。因此,當林書豪這個高技巧的白領人物出現在NBA舞台上,闖入“高黑人”的天地時,或許會惹起一種冤枉感:“世界原來就不公平了,現在更不公平了。”
 
  對於中美關係,林書豪的出現發揮了一種“溢出效應”。客觀來說,林的文化背景比較復雜,他在美國出生長大,父母來自台灣,又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但美國大眾習慣把他與所有“中國人”混為一體。對NBA來說,這種文化愚昧所造成的誤解,也有好處:中國的潛在球迷很多,而姚明去年剛退役了。怪不得,林書豪一旦出名,NBA立即跑到大陸走訪了姚明和當地球迷。就這樣,“林書豪瘋”變成“中國瘋”,甚至在中美兩國之間架起了一道文化橋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