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吳敦義出席博鰲將開啟兩岸政治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9 11:17:47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內政部”本月七日召開審查會,審查第十三任“副總統”當選人暨前“行政院長”吳敦義申請將前往大陸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書面申請書。經與會的“內政部”、“國安局”、“法務部”及“陸委會”等機關共同審查評估後認為,吳敦義是赴大陸地區參加會議及進行交流活動,並參酌“行政院”函複“因屬經貿議題論壇暨參訪活動,無涉“國家安全”的意見,因而決議許可。

  而在此前,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曾在新聞發佈會上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吳敦義先生是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的身份,應邀出席“博鰲暨亞洲論壇”二零一二年的年會。她還表示,“我們歡迎吳敦義先生出席此次活動,並將提供適當協助。台灣方面人士的相關活動都正在安排中。”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由此,海峽兩岸雙方對吳敦義依循“蕭萬長模式”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並與大陸國家領導人會面,大開了綠燈。

  所謂“蕭萬長模式”,是指四年前蕭萬長剛當選為第十二任“副總統”但尚未就職之際,曾以“兩岸共同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並與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這次會面,其重要性不亞於二零零五年國共兩黨最高領袖在隔絕了半個多世紀之後的第一次會面,打破了堅冰,並達成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胡連會”。在國共兩黨建立了黨際交流平台,帶動台灣地區反“台獨”、反貪腐民意空前高漲的大趨勢之下,再加上其他種種主客觀因素,中國國民黨終於重新奪回執政權,有力地阻遏“台獨”勢力的分裂活動。

  在此背景之下創造的“蕭萬長模式”,及所進行的“胡蕭會”,雙方以“求同存異”的態度,達成了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恢復海峽兩會談判的共識。而在四年之後,海峽兩會的協商已經簽署了十六項協議,而其中的“ECFA”還是屬於“自由貿易區協議”性質的框架性協議,以後再進行的其他經貿領域下的各範疇協議,都只是“ECFA”協議之下的後續性商談。這一系列成果,促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逐步深入人心,“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在島內得到廣泛認同,從而為馬英九成功爭取連任打下了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現在吳敦義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也是依循“蕭萬長模式”,亦即兩人都是剛當選“副總統”,具有“準領導人”的身份,但卻又因尚未就職而仍屬於平民。不過,即使如此,蕭萬長與吳敦義兩人卻又存在著某些差異。其中,既有外在的因素,那就是四年前國民黨剛奪回政權,恢復兩岸協商不可能一蹴而就,跳過經濟領域而直達政治領域。因此,在四年過去之後,“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所確定的五項目標,其中第一項的“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第三項的“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及第五項的“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已經基本達成;第四項的“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也已正在進展之中。唯有第二項的“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未有進行。而在這次“總統”競選期間,馬英九已於去年十月十七日的競選總部記者會上,將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列為其《黃金十年》的“壓軸篇”。因此,人們也就對吳敦義這次與大陸領導人的“博鰲之晤”,是否會約定進行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為目標的兩岸政治對話,寄以高度的期待。

  也有內在的因素,蕭萬長雖然與吳敦義一樣,也曾當過“行政院長”,但畢竟四年前的時空背景,是國民黨已經失去政權八年,雖然剛在“總統”大選中再次實現政黨輪替,但畢竟尚未正式接管政權。而現在國民黨則在台灣地區重新執政了四年,兩岸協商要進入政治對話階段,已具備了一定的民意基礎和政治基礎。另外,蕭萬長的專長是經濟範疇,尤其是國際貿易及“自由貿易區”體系。因此,他所開創的“蕭萬長模式”所帶動的海峽兩會協商,就是屬於經貿領域的。而吳敦義在大學是學習歷史的,因而其歷史感特強。而且,他因是本省人而沒有馬英九的“外省人”包袱,也不會擔心被扣上“傾中賣台”的紅帽子,因而他在處理兩岸關係的事務尤其是涉及政治事務的態度上,可能會較為進取。

  其實,在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之前,就曾以國民黨秘書長的身份,四次進出大陸,陪同吳伯雄主席訪問大陸或出席“國共論壇”,並出席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南海瀛台所設的家宴。在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中,吳敦義作為國民黨秘書長,主導中常會通過了“拒領公投票”的決議,粉碎了民進黨的“入聯公投”陰謀。由此可見,吳敦義是一個有敏銳度和有魄力的政治才幹。他在出席“博鰲論壇”並與即將“接班”的習近平或李克強會面時,或將會觸及到政治話題,為開啟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協商埋下伏筆。

  現在一個有利的現實背景是,馬英九的“影響連任”顧慮已經消除。為此,他在當選時就聲稱自己已經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後來又進一步表示國民黨有連任壓力,可能是指必須爭取國民黨能夠實現長期執政。在“九二共識”已為大多數台灣民眾認同,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已成為大多數台灣民眾的心中方向之下,進行兩岸政治協商並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或許就正是促使國民黨實現長期執政夙願的“臨門一腳”。

  從近日的消息看,馬英九已初步鎖定吳敦義為代表國民黨出戰“二零一六”的戰將。而吳敦義沒有作為法律人的馬英九的謹小慎微以至是近於迂腐的弱項,相反因為他曾當選區域“立委”,而具有大開大闔的政治作風,更因他是學歷史出身的專業背景,或許更能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未來,並為了自己能“更上層樓”而積累政治資本,因而相信他對待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態度,將會比馬英九要積極進取得多。

  由吳敦義出面開啟兩岸政治對話,也符合台灣地區的傳統生態。成功了,是馬英九的功勞,為他創造“歷史評價”;因遇到“獨派”勢力破壞搗亂而致進展並不順利,則是與馬英九無關,由吳敦義來承擔“責任”。曾經經受過在爭取連任高雄市長的選舉中,其對手謝長廷變造“緋聞錄音帶”之辱,及在出任“行政院長”到“立法院”備詢時,民進黨“立委”肆意攻擊的吳敦義,對此已是無所畏懼的了。

  不過,即使是馬政府有意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也須注意避免陷入“兩國論”的陷阱。這是因為,馬英九是使用了“兩岸和平協定”的概念,而在國際慣例上,“協定”是國家與國家的契約,“協議”則較為寬廣,可以使用在地區間的契約上,這才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的定位。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