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破解美戰略圍堵 中國需“准結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2 00:13:09  


2011年11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東西方中心發表演講。當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夏威夷檀香山說,亞太地區將是美國今後外交戰略的重心,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在中國周邊煽風點火、拉幫結夥,製造混亂、挖我牆角,遏制中國崛起的圖謀日益昭顯,圍堵中國的行動日益密集。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必然性

  新華網刊登中國中俄關係史研究會副會長王海運的分析文章指出,一方面,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制度性危機加劇,相對衰落征兆日顯,其欲同時應對新興大國群體式崛起、對付伊斯蘭世界反美情緒高漲明顯力不從心,陷入戰略焦慮之中;另一方面,美國維護全球霸權的戰略目標依舊,認定快速崛起的中國必然與其爭奪戰略空間、挑戰其“世界領導者”地位。

  中國是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國,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戰略,因而被美國認定為最有能力、最有意圖挑戰美國霸權的大國。中美間這種結構性矛盾決定了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取向不可能根本性改變。美國已經將中國鎖定為主要戰略對手,以中國作為假想敵國進行軍事力量部署的態勢已然形成。儘管美國仍然高喊發展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但是做的完全是另一套。這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嚴峻現實。不能做“鴕鳥”,不能自欺欺人,不能繼續抱持與美國“發展戰略關係”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鑒此,中國必須根據安全環境的變化盡快調整國際戰略,在力求穩定對美關係、力避局部對抗發展為全面對抗的同時,積極謀劃破解美國戰略圍堵的戰略與方略。一個重要思路是,變“不結盟”為“准結盟”。美國以多種形式的聯盟集中對我,我亦不能單打獨鬥。不要說中國的綜合國力相對美國差距依然甚大,即使將來綜合國力超過美國,中國以一國之力也難以破解美國拉幫結夥所實施的戰略圍堵。再說,中國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也必須聚集眾多的盟友。一個單槍匹馬的“孤獨大國”絕不可能成為多級世界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力量中心。因此,“結盟”還是“不結盟”,絕不應成為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應是以國家面臨的安全環境變化為轉移、因時因勢適當調整的方略。

  為何要變“不結盟”為“准結盟”

  冷戰中後期,中國曾實行“不結盟”政策,主要是為了避免捲入兩霸對抗,同時也是基於對冷戰前期與蘇聯結盟痛苦教訓的反思。事實上,當時中國的“不結盟”也是不絕對的,在對付蘇聯威脅問題上實際上與美國結成了“准同盟”關係。冷戰結束後,中國提出“三不”政策(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主要是為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目前看,這一目標基本實現。

  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動,國際秩序醞釀重大調整,中國的國際安全環境特別是周邊安全環境隨之發生劇烈變化。面對美國不斷升級的敵對行動,中國如果繼續堅持“不結盟”政策,必然導致美國更加肆無忌憚的戰略圍堵,中國的安全環境與發展環境必然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可能出現針對中國或者中國被迫捲入的大規模戰爭的危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