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徐斯儉:兩岸形成一體感 才是和解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00:39:59  


2012海峽尋新台北論壇”在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舉行沙龍座談,探討“兩岸政治局勢新展望” 包宗和(左起)、吳玉山、陳明通、徐斯儉。(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3月14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順利連任,兩岸關係能否出現新的發展局勢?21世紀基金會等13日晚間舉行“2012海峽尋新台北論壇”,探討兩岸政治局勢新展望。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籌備處助理研究員徐斯儉表示,惟有縮短兩岸社會差距,逐漸形成某種一體感,才是兩岸和解真正可靠的社會基礎。

  “2012海峽尋新台北論壇”為21世紀基金會、台北市海峽尋新協會與台灣大學領袖教育學社聯合舉辦,邀請學者專家從兩岸政治制度、歷史記憶與認知等角度,舉行5場系列論壇沙龍;13日晚間在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舉行第二場沙龍座談,題目為“兩岸政治局勢新展望”。

  這場座談由台灣大學副校長兼政治學系教授包宗和主持,與談人包括扁政府時代的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中研院”政研所籌備處主任吳玉山、助理研究員徐斯儉,退休外交官戴瑞明與台大學生約200人參與聆聽。徐斯儉拋開各界習慣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的角度,改從公民社會的角度看兩岸關係,提出他的看法。

  徐斯儉表示,兩岸的政治實體何時有一個穩定的和平關係,其實要看兩岸的社會上能否互相融合;簡單說,就是兩岸人民互相往來,沒有不安全感。他在大陸、香港及台灣舉出1個人權的案例;指出有學者建議兩岸4月若互設兩岸經貿辦事處時能增加“探視權”的功能,進而說明兩岸關係有一個底層的結構,就是兩岸社會價值的差距,與政治經濟無關。

  徐斯儉指出,兩岸若能從對話到伙伴、從具體治理議題分享與交換經驗開始,互相溝通訊息、消除誤解,形成政府以外的觀點;培養信任與相互理解,就具體案例共同合作,從互動中探討共同價值理念,惟有縮短兩岸社會差距,逐漸形成某種一體感,才是兩岸和解真正可靠的社會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