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文化根源一致 多加交流絕對是好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00:42:10  


包宗和表示,兩岸互信仍有待加強。(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3月14日電(記者 倪鴻祥)21世紀基金會、台北市海峽尋新協會與台灣大學領袖教育學社聯合舉辦“2012海峽尋新台北論壇”,13日晚間在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舉行沙龍座談,題目為“兩岸政治局勢新展望”。與談的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陸生力拱下,以河洛話清唱宋代詩人蘇軾“念奴嬌”,博得滿堂采。

  這場座談由台灣大學副校長兼政治學系教授包宗和主持,與談人包括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中研院”政研所籌備處主任吳玉山、助理研究員徐斯儉,約有200多位學生聆聽。

  現場有4位大學生提出問題,其中有2位是大陸交換生,1位僑生,1位澳門交換生。他們的問題是,兩岸能否從文化思維上尋求統一?為何兩岸關係非要把美國拉進來?民進黨是否可能調整兩岸政策?以及馬英九是否已無認同感,認為“中華民國”是台灣?

  對於學生的提問,與談的學者都認為,兩岸文化根源一致,多加交流絕對是好事,但大陸應改變使用簡體字。

  包宗和指出,台灣選舉剛結束就感受到壓力,最明顯就是美國依國家利益考量支持馬英九,但沒有白吃的午餐,現在馬政府要面對開放美牛瘦肉精進口問題。從90年代到現在歷次大選可以看出,只要大陸保持沉默,就是幫國民黨最大的忙,那未來4年國民黨是否要回報什麼?大陸最終希望兩岸統一,目前至少希望能展開一點政治對話、形成一些共識;因此兩強都對台灣有期待,一是經濟上的利益,一是政治上的利益。

  包宗和表示,兩岸關係不管怎麼變化,人民之間的互動一直在維持;兩岸是否能互設辦事處?可能性不大,大陸雖然積極,台灣有很多保留,其中一個問題是辦事處主任如果積極與台灣人民打成一片,是否引發台灣人民疑慮?二是日後兩岸關係再呈現緊張,台灣民眾去大陸的辦事處激烈抗爭、丟雞蛋要怎麼辦?因此根本原因在於兩岸互信不足;期望兩岸能多交流,因為兩岸未來希望就在兩岸青年學生們的手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