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觀察:就職尚有兩個月 普京新政基本面漸清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5 16:38:58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俄羅斯當選總統普京離5月份就職還有近兩個月時間,但他在新任期的三個基本政策取向已漸清晰:穩健革新政治、確保經濟增長、推動平衡務實外交,從總體上保持近年來俄內政外交的延續性。

  新華社報道,分析人士認為,從當前俄政治、經濟形勢來看,近期俄政治將實現平穩過渡,而上述三個基本面,將是普京的未來施政要點。

  (小標題)政治改革不盲動

  近幾個月來,由於舉行國家杜馬和總統選舉,俄國內發生一系列集會抗議活動。但隨著選舉結束,抗議浪潮驟然降溫。專家認為,展望未來,一方面,普京將繼續維護政治穩定,另一方面,從俄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他會有選擇地推動一些穩健的改革,以提高政治活力。

  出於上述目的,普京就職後需要儘快組建所謂的“大政府”,吸納包括反對黨在內的社會各界代表參與國家管理。此外,大選前俄當局作出了對地方行政長官選舉機制進行改革、簡化政黨登記程序、推動政治體制更加開放等承諾。目前,相關改革法案正在制定或審議之中。

  不過,俄高層始終明確表示,改革將以“建設性”的方式推進。通過“宏觀調控”,當局將確保其不會淪為“自由主義的草率試驗”,不會影響俄經濟、社會整體的穩定發展。在這方面,普京已經明確發出了相關預警,稱絕不允許在俄各地建立地區性政黨,也不允許政治人士依靠分裂主義和民族主義勢力參加地方行政長官選舉。

  對俄羅斯來說,在政治領域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反腐敗問題。俄現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日前簽署了俄2012-2013年國家反腐敗計劃,表示將在先前計劃奠定的法律和組織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大打擊腐敗的力度。分析人士認為,俄選舉前部分民眾表現出的不滿情緒並非有意改變國家政治體制,而與一些官員的腐敗密切相關。因此,反腐敗將是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後面臨的主要政治挑戰。

  (小標題)經濟增長是關鍵

  觀察人士認為,無論俄改革如何開展,如果不能維持經濟增長,經濟創新和結構調整就無法順利實施,甚至會導致一系列政治和社會問題,普京的新任期就難言成功。因此,保經濟增長仍是普京的首要任務。

  幾年來,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對俄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近兩年雖然實現了約4%的增長,但經濟專家認為,未來俄經濟要想保持穩定增長並不容易,一方面因為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可能長期持續,使俄經濟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俄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仍然不足。

  為使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俄所謂的“原料模式”仍將延續。俄能源和資源蘊藏豐富,在國際市場有需求,運輸網絡也在不斷完善,原材料的開採和出口必然長期是最有吸引力的行業。專家預計俄政府的一項經濟工作重點是在既有基礎上大力發展能源加工業,通過先進技術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強俄能源行業的科技競爭力。

  當然,在保增長的基礎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多元化,是俄社會各界的共識。不過,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很難在短時間內見效。對普京來說,比較有利的條件是梅德韋傑夫任總統以來在發展創新經濟方面已經有所探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為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較好的契機。

  競選期間,普京在公開發表的綱領性文章中提出了發展新經濟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依託大型國有公司和一體化集團,集中管理,重組資源,重新佔據技術領先地位;推行非國有化;發揮國民教育程度高、科技積澱豐厚等優勢,為高校建立創新基地;國家支持基礎設施項目,發展遠東和西伯利亞交通;擴大國內市場,吸引私人投資,改善經營環境;改進養老制度,減少預算開支;開徵不動產稅和奢侈品消費稅,提高煙酒稅等等。

  (小標題)外交務實助復興

  分析人士認為,普京的外交政策是由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和實力決定的。一方面,歐洲是俄羅斯當前最重要的能源銷售市場,另一方面,俄要發展創新型經濟和實現現代化,離不開西方的資金和技術。可以預料,只要美國等西方國家不主動挑釁、不採取對俄國家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的敵對行動,普京將會儘量與之保持正常關係。不過,由於在反導、北約東擴等諸多問題上存在深層次矛盾,俄美關係近期不大可能出現實質性改善。

  相比之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的亞太地區正成為俄羅斯外交越來越重要的著力點。今年9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將在俄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俄羅斯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經濟聯繫,借此推動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發展,擴大俄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最後,作為俄“特殊利益”所在,推動與部分獨聯體國家的一體化進程,建立歐亞經濟聯盟,也將是普京再次擔任總統後俄對外政策最優先方向之一。分析人士認為,新時期普京外交的最終目標,就是以獨聯體為依託,把俄建設成為新世界秩序中強大的獨立一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