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無神論者:美國的“異己分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9 11:52:08  


  美國德克薩斯州小鎮Point(人口792人)不是單親同性戀者勒妮•約翰遜(Renee Johnson)撫養孩子最愜意的地方,但是,無論是性取向還是未婚生子,都不足以讓她成為美國保守派的最大夢魘。我與她在雷恩斯縣圖書館(Rains County Library)見面時,她對我這樣解釋道,“我寧可自己襯衣上繡一個大大的字母‘L’,即‘女同性戀’,而不是字母‘A’,即‘無神論者’,因為那樣一來大家會更心平氣和地看待我。”
 
  我倆在一個沒有外人的房間會面,因為約翰遜擔心,在其它地方,鎮上人可能偷聽到我倆的談話,被她的無神論觀點所觸怒。毫無疑問,約翰遜常常因自己的不信教而倍感孤獨,但她的情況遠非獨特。去年我環游美國期間,發現無神論者都生活在孤立與隱秘的狀態。美國人崇尚宗教自由,並以此為豪,但在現實中很難行使不信教的自由,就像人們很難行使泅渡大西洋的權利一樣。
 
  通常情況下,生活越富裕、教育水準越高的國家,其國民的信教程度就越低,但美國是個出名的特例。華盛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指出,就宗教虔誠度而言,“美國迥異於其它西方國家,而更接近於印度、巴西以及黎巴嫩等欠發達國家。”但人們較少討論的是,這一切對少數群體(他們不僅對宗教信仰表現冷漠,還積極抵制宗教信仰)意味著什麼?
 
  此事或多或少被忽視,因為在美國東西海岸以及大城市中,這種現象通常難以覺察,但在美國公共生活的各個層面,甚至在大都市,公然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的現象幾乎不存在。
 
  最近,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應邀在第60屆全國祈禱早餐會(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上發表演講,這是不同宗教信仰的聚會,自艾森豪威爾(Eisenhower)以後的歷屆美國總統都會出席。另一方面,美國國會有史以來只有一位議員——彼得•斯塔克(Pete Stark)——公然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自1973年以來,他一直代表極端自由主義的加州奧克蘭地區,但只是在2007年才承認他不相信存在上帝。就連他也是非教義的“一神論教會”(Unitarian Church)的成員,更喜歡把自己稱作“非有神論者”,而不是無神論者,而且拒絕就本文接受採訪。這與至少6位國會議員公開自己是同性戀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國著名的公開無神論者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總結說,“就從政而言,身為無神論者最糟糕透頂,這會引發陌生人的評判”。去年的一項蓋洛普(Gallup)民意調查顯示,9%的選民不支持猶太人擔任總統候選人,22%的選民不支持摩門教徒(Mormon)出任總統候選人,32%的選民不支持同性戀者出任總統候選人,而高達49%的選民不支持無神論者成為總統。
 
  即便如此,我發現就連有些紐約人、波士頓人以及華盛頓人也認為在美國身為無神論者不算多大的事,至少在我告訴他們一些真人真事之前是如此。其中一個故事是關於出生在英國曼徹斯特的哈裡•佩迪(Harry Purdy),其父是當年的美國大兵,他並不認識。1991年,在美國政府公佈了相關檔案一年後,那年46歲的哈裡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機場步下飛機,成為美國大兵散落子女中與父親團圓的第一人。佩迪最終成為美國公民,並於1993年移民美國。
 
  “我第一次與父親會面時,感覺很棒,”他對我說,我倆在他家附近的一家路邊餐館見面,“但這裡是肯塔基,是聖經帶(Bible Belt)的一部分,而我是個無神論者。”由於他不信教,他的新家人一個接一個與他反目。哈裡如今不再與他的美國家人來往。“我最後一個看到的家人是表弟羅尼(Ronnie),他每次請我去吃飯時,都要嘮叨宗教的事,最後一次見面時,我沒給他留面子,而是狠狠回敬了他。
 
  “他對我說‘我希望你遭遇車禍,死掉,下地獄’之類的狠話,這就是我遭遇的逆境。”
 
  朋友們也對他敬而遠之。“我過去有個跑步夥伴,我們關係不錯,他住得離我不遠,有一次我提到自己是無神論者,沒想到從此我再也沒見過他……我回到美國時,知道這裡是聖經帶地區,但我沒想到的是這裡更象一個基督教極權主義社會:你要麼是他們中的一員,要麼不是,沒有中間地帶。所以說我算是領教了其中的利害,知道盡可能不說出自己的信仰。”
 
  從外人的視角看,忍著不說自己的信仰也許不算啥事。但是,這一點只有當你認為在生活中很容易對周圍的每個人(甚至是家人)隱瞞真實觀點時才適用。就拿馬特•埃爾德(Matt Elder)來說吧,他住在密蘇裡州的費斯特斯(Festus,人口11602人)。我倆在聖路易(St Louis)市中心的某餐館會面,他給人的感覺是開朗、友善,並不象是受到迫害的人。“他們並不想與我斷絕關係,或是把我趕出去,”他在談到自己的基督教徒家人(包括女方家人)時表示。但如果說埃爾德是聖經帶地區典型的試圖保持低調的無神論者,那麼他的故事表明,沒有一個無神論者的處境是輕鬆的。
 
  埃爾德笑著說,當他穿著那件印著大鮮紅字母‘A’(代表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鼓舞的無神論者拋頭露面運動(Out Campaign))的黑色T恤外出時,“你會看到母親們抱緊自己的孩子,加快步伐走開”。埃爾德並不好鬥,在避免表里不一的前提下,他盡可能試圖通融。“我以前幾乎每周都與妻子一起上教堂,只是為了接觸社區。但現在我不再去教堂了,因為有一些怪誕的沖突。”最離奇的是他的名字經常出現在教堂每周的禱告清單上。“時常有人會站起來,大聲對全場人說出一些事情,以前我在場時,我妻子就這麼做過。”我問他妻子都說些啥,他轉述道:“我丈夫不再相信上帝,我為他及我的家人感到惶恐不安。”難怪埃爾德如今在教堂覺得“背上貼著一個靶子”。
 
  若把這看作是雞毛蒜皮的事,就低估了教會在美國小城鎮的地位。“這些地方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教會展開,”約翰遜如此談及她在德克薩斯的經歷。在她居住的雷恩斯縣(人口9139人),有31個教會,其中17個屬於浸禮會(Baptist)。你若不屬於任何一個教會,就不是社區的一員,足以替代的世俗團體幾乎不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