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學者建言:政治對話,馬可授意不授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0 15:13:53  


台北論壇基金會結合藍綠兩陣營的學者共同研議政策建言。(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3月20日電(記者 倪鴻祥)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領軍的台北論壇基金會,今天上午在台大校友會館發表政策建言書,學者建議,馬英九在兩岸政策方面,應在“總統府”下設和平發展委員會加強運作,持續兩岸關係,並且可採授意不授權的方式,與大陸開啟政治對話。

  這場記者會由蘇起、洪奇昌主持,兩人分別是馬政府及扁政府時代兩岸、外交的重要策士,不少媒體都前往採訪。與會10位財政學者名氣也頗負盛名,包括“立委”曾巨威、“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包宗和、經濟教授陳添枝、“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林正義、“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炤、政治系教授何思恩、政大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江淡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王高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楊開煌、“元智大學”社科院副教授陳勁甫等人。

  上午記者會,分從經濟、外交、兩岸、國防等4個層面提供建言;蘇起希望能藉此推動藍綠合作,尋求台灣最大共識。洪奇昌也認為,朝野應回歸政策討論,需要更多的互信與共識,才能面對外部諸多挑戰;而不是政黨之間的對立。與會學者則幾乎都認同兩岸關係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楊開煌指出,台灣未來4年是危機、挑戰比機會還多,情勢更加嚴峻;建議在“總統府”下設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並有功能小組運作;在兩岸“先易後難”之下,必需持續展開兩岸教育文化或非傳統安全的交流;兩岸政治對話無法正式展開,但可授意某些去談而不授權。

  童振源表示,未來兩年內是台灣朝野凝聚共識的重要機會,馬英九未來4年應同時推動朝野關係與兩岸關係,以進長期的兩岸和平與發展;台灣面對未來的國際局勢,必需有所拓展,民間團體(NGO)可以多加利用推動;兩岸的朝野政黨也應多對話、互動,有助兩岸開展順暢;台灣除與大陸續談ECFA,也要與各國談FTA。

  裘兆琳認為,台灣處在美中兩強下,最好能左右逢源,台灣外交分三區塊,即兩岸、國際與國內關係;馬英九未來外交新思維,需要前瞻、多元,透過優勢供獻全世界,執政黨也要往前看,別再拘限批評前朝;馬英九的外交政策,應該“和東盟”、“友歐盟”、“親友邦”。

  包宗和表示,國際上“一個中國”的架構仍然存在,中國大陸也不斷崛起,美國樂觀兩岸關係拓展,但也有疑慮,因此台美之間必需加強互信,包括在軍購問題、美國內部少數棄台論、以及南海問題,都要注意、及早因應。“友邦”的援助也要更有效率,以防“友邦”與大陸建立關係。

  王高成指出,兩岸關係整體穩定,短期間有軍事威脅,但大陸國防實力不斷成長,兩岸軍事實力失衡會更嚴重,因此馬英九的國防政策,不能只靠軍力,必需進行兵制改革,重視節流,最好能尋求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林正義認為,兩岸關係緩和,讓馬英九有機會改變國防的機會,國防軍事應建立文官體系,募兵制也要詳加規劃配套;應強化兩岸軍事的不對稱,持續要求美國對台軍售,把握正確改革方向及努力重點,必能提升國防力量,因應未來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