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歐元對亞洲的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1 11:04:51  


  中評社台北3月21日電/瑞銀投資銀行環球經濟師唐納文(Paul Donovan)今天在台灣工商時報撰文指出,歐元不應存在。在一個由經濟學家掌控的完美世界中,歐元永遠不會誕生,不過,遺憾的是,世界並非完美,而且也不是經濟學家說了算的,至今所發生的一切,掌握在政客的手中。最終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一個徹底失靈的貨幣聯盟。 

  文章說,西班牙的年輕人失業率接近50%。希臘GDP已經連續第四年負增長,而2012年下半年將是負增長的第五年。歐元區成員國不得不採用與德國一樣的利率和匯率,而德國的失業率處於20年低點,經濟雖處於正增長狀態,但是增長並不大,只有2.5%左右。這樣的情況問題重重,因為希臘的需要和德國截然不同。 

  歐元會瓦解嗎?我們肯定希望不會。瓦解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如果弱國退出,其經濟規模將削減一半)。今天的社會動盪和歐元瓦解一旦發生的情況相比,只能算“小事”。歐元從根本上是一項政治產物,因此維繫歐元的也必須是政治意願—而我們不能低估這個政治意願。 

  那麼,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難以判定歐元區的走向,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治決策。但今年歐元區很有可能會陷入衰退,衰退的嚴重程度取決於銀行業的情況。歐元區的銀行越來越不願放貸—鑒於這些銀行在過去6個月經歷的所有風險,這並不意外,銀行貸款增長放緩對一些經濟體的衝擊尤為嚴重。 

  文章續道,德國在敦促相關各國削減開支,在法國、還有永遠也不太可能加入歐元區的英國的評等遭下調的情況下,在設定歐元區應對政策的問題上,德國的聲音最大。當信貸增長放緩遇上進一步的財政緊縮,其後果可能是GDP的負增長。並非所有國家都會是負增長,但意大利、法國及西班牙的經濟活動看來都可能減少。 

  那麼,歐元區的動盪為何對亞洲而言十分重要?亞洲企業和投資者之所以需要關注歐洲局勢,其原因有3:第一,歐元區很大。歐元區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亞太地區逾三分之一的出口對象都為歐元區,使得歐元區成為對亞洲來說,僅次於美國第二重要的市場。如果歐元區陷入衰退,需求下跌,隨後增長無力,需求延後,那麼亞洲就需要相應調整其增長模式。當然,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亞洲對出口導向型增長的依賴已有所減弱,但對歐元區的出口還是不容小覷。 

  第二,歐元區融入全球經濟。歐元區的金融機構參與全球經濟的歷史已經長達數10年。全球貿易、尤其是亞洲貿易其融資來源是歐元區的銀行。隨著歐元區銀行削減規模、本地市場的重要性得到強調,亞洲將不得不放眼別處尋求融資。這並不是說不可能找到替代的來源,但是意味著亞洲必須改變。同樣,作為全球經濟市場的一員,歐元區將對世界其他經濟體產生影響。歐元區占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外的美國出口逾20%。美國或許不是出口導向型經濟,但歐元區放緩對美國經濟有潛在影響,反過來對亞洲也有影響。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在錯綜複雜的貿易網和金融聯繫中,希臘發生的情況顯然能在全球引起震動。 

  第三,歐元區較為富有。歐元區的財富可能隱藏在意外之地(比如意大利,該國比德國還富有)。整體看,歐元區較為富有,因此歐元區還扮演著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投資者角色。歐元區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承受的政治壓力(將其投資集中在歐元區內部的壓力)與日俱增。普遍存在對跨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敵對情緒也有所加重。歐元區對亞洲股市、債券及企業的投資在未來數年也許將顯著放緩。 

  文章最後說,歐元區經濟一團糟,但世界必須予以關注,將與歐元區改革相伴的緩慢增長、以及歐元區與世界其他地區不斷變化的關係對於全球經濟而言,將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或許該開始關心歐元區的政治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