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前副總理李嵐清的退休生活:愛藝術喜音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5 11:21:26  


 
  有的記錄曲折。比如“用功的小尼姑”印,記錄的是1986年途經雁蕩山的經歷。那日他晨起散步,發現有3個小尼姑在路邊看書,走近一看,她們在複習高中的數理化。原來,這3個女孩子當年沒有考上大學,幹脆把頭髮一剪,到了尼姑庵。在此免費食宿,環境幽靜,準備複習一年,第二年再考大學。李嵐清為3個女孩子的精神感動,同時感到“中國的大學太難考,國家以後應該多招一些大學生”。

  李嵐清在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這3個女孩子對我的印象很深,高校擴招,其實很早就已經印在我的腦海裡了。

  在豆瓣的讀書小組裡,一位名為nain的網友在談及他為什麼保存《李嵐清音樂筆談》一書時說:“我們考大學那會正是擴招麼,這點還要感謝人家呢,要不然說不定我還在哪呢!”心系科教的李嵐清也為老領導鄧小平刻了兩方印,一方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之印”、另一方是“科教後勤部部長鄧小平之印”。前一方是歷史公認,後一方則是鄧小平的“自封”——他特別關心科技工作、尊師重教,故自稱“科教後勤部部長”。

  “小平同志有各種各樣的印章,但獨缺這兩方印,就由我這位當‘處長’的給這位當‘部長’的來刻吧,我想如果我不刻,沒有哪個篆刻家敢給他刻的。”李嵐清說。

  作為一位曾居高位之人,李嵐清不乏風趣和謙遜。2010年9月,他在河南安陽《秋水文章——李嵐清篆刻藝術展》上講話時,指著背後張貼的展覽名稱,說,“其實我既不是學藝術的,也不太懂藝術,用了‘藝術’二字我難以承受,也十分不安。我想,這個篆刻展改名字為李嵐清‘另類’篆刻展可能更貼切、更符合實際。”

  愛音樂的老同志

  2005年,在浙江大學開講座時,自稱“熱愛教育事業的公民”和“一位音樂愛好者”的李嵐清寄語眾學子,“一個現代大學生,如果連肖邦都不知道,同樣不能算高素質的大學生。”

  愛音樂,愛生活,李嵐清認為音樂不僅陶冶情操,而且有益健康,他每天都要彈鋼琴,或者聽曲唱歌,有時甚至連午睡也要播放輕音樂。

  “不過有一個人的音樂我聽了睡不著,他就是肖邦,我很喜愛他的音樂。舒曼曾經說過,肖邦的音樂是藏在鮮花裡的‘大炮’,‘大炮’響了,你說我睡得著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